1.
为什么喜欢抱怨,因为努力太累
表弟从小就不爱读书,读到初中就不愿意上学了,他很沉迷电脑游戏,说自己就对电脑感兴趣,说服了爸妈送他去专业的电脑学校学习计算机技术。
结果是表弟并没有掌握多少计算机知识,每天逃课去网吧上网,几年下来,什么也没学会。如今找不到工作,只能帮人打工,而他还是个没能力,野心却不小的人。嫌打工挣钱慢,他一心想做那种来钱快的。
在外混了几年,什么名堂都没混出来,过年连回家的路费都得找家里人要。
看到朋友家里给买了车,找好了工作,或者直接接手家里的生意,他愤愤不平,整天怨声载道,抱怨爸妈没本事,年轻的时候不去做生意不懂赚钱,什么都给不了他。抱怨外公外婆没文化没见识,年轻时怎么只知道下田干活?不去外地闯一闯呢?
表弟每天都在抱怨,故意摆着一张臭脸,摆脸色给家人看,他希望让大家都觉得有愧于他,最好是亲戚都能帮助他。总之就是没想过靠自己。
表弟怨天尤人的目的很明白,把自己摆在弱者的地位,希望不劳而获,得到他人的怜悯和帮助。把自己过不好的责任推给家庭原因,当然比承认自己无能要舒服;把自己过得好的期望寄托在他人的帮助上,当然比自己剥皮抽骨、脚踏实地得努力轻松。
可惜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义务去负担另一个的人生,这太沉重了,毕竟谁都想过得轻松。
抱怨是一颗有着精致包装的毒药,让你沉溺其中,越抱怨越负面,越缺乏动力。
畅销书《秘密》中提到一个“吸引力法则”的理念:你生命中所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
如果你成天抱怨,那么你吸引过来的也注定会是更多的烦恼。
每一个人成年人都该知道抱怨是一个最耗费能量却毫无益处的举动。
2.
抱怨虽然舒服,但是没用
其实抱怨这件事我以前也很擅长。
那次是领导交代我周六去商场参加线下推广活动,想到要占用我的休息时间,就很不满领导的安排,也迟迟不愿意着手准备。
我把和领导的聊天记录截图发给了闺蜜,打算和她好好吐槽一番。
没想到在QQ中用截图工具时,截图自动出现在对话框中,我忘记删除了,当时一不小心按了发送键,失手将聊天记录发送给了领导。
那时还没有“撤回消息”的功能,我没敢再和领导说什么,领导也装作没看见,没有回复我,但他也肯定猜到了我在和别人抱怨。
当时我感到很尴尬很不知所措,也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挺愚蠢的。
加缪在《局外人》中说过一段话:
我们很少信任比我们好的人,宁肯避免与他们来往。相反,我们常对与我们相似、和我们有着共同弱点的人吐露心迹。我们并不希望改掉弱点,只希望受到怜悯与鼓励。
这段话揭示了一个真相:你在遇到问题时习惯与朋友抱怨吐槽,而不愿意去直面现实,解决问题。你需要的也许不是一个建议,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
抱怨虽然舒服,但是没用啊!
和朋友抱怨时,大部分时候我们会得到“积极的回应”,但是抱怨完了之后,烦恼却一分一毫都没有减少。
责备与愤怒会给人带来一种快感,抱怨或许能让人一吐为快,却也会让人上瘾甚至沉迷其中,养成习惯,无法自拔。
而长期的抱怨不仅不会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还会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喜欢抱怨的人犹如一个行走的负能量“发散器”,向周围的人传递各种负能量,像祥林嫂一样反复诉苦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你的不悦,在别人多次咀嚼后,只会成为食之无味的渣滓,让人讨厌和反感。
作家木木说过:“群体的叠加,使得每个圈子都自带各自的能量场,高层次的圈子自带正能量场,而低层次的圈子则带着暗黑的负能量场。”
3.
与其抱怨,不如行动
容闳是第一位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是中国留学生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曾国藩对容闳抱有极大的期望,积极促成他办厂办洋务,但是容闳在办事过程中感到很棘手,寸步难行,很多次都想甩手不干。
有一次容闳想向曾国藩抱怨,谁知曾国藩先开口对他说:“老夫活了五十多岁,经事不少,知天下事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困难之处,正可看作是激励和逼迫。”
容闳听完这番话便不敢再出声了,硬着头皮将曾国藩交代的任务扛了下来。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大多数人不愿意正视人生的苦难。遇到困难,不是怨天尤人,就是抱怨自己命苦,仿佛人生来就该一帆风顺。其实人生本来就是一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人喜欢苦难,当你不得不面对苦难时,是选择慌不择路,望风而逃?还是选择视而不见,自欺欺人?
高层次的人喜欢就事论事,他们更愿意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自动过滤掉情绪化的东西。所以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解决实际问题。
而低层次的人往往在自怨自艾中失去了自我成长的意识,他们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一边怨天尤人一边安于现状。
4.
终结抱怨,改变人生
诗人马雅·安洁罗说过:“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不要抱怨。”
美国心灵导师威尔·鲍温曾发起一项“不抱怨”运动,邀请每位参与者戴上一个特制的手环,只要一察觉到自己抱怨,就将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超过21天。这样坚持下去,可能需要花上几个月才能达到21天不换手的目标。
养成不抱怨的习惯需要经历四个阶段:
1、无意识的无能:指对自己的抱怨毫无所觉;
2、有意识的无能:指能察觉出自己的抱怨以及周围人的抱怨;
3、有意识的有能:指倾向于用沉默来自我反思、慎选措辞,以便说出有价值而非抱怨的话语;
4、无意识的无能:指你已经重塑思维模式,养成了不抱怨的习惯。
抱怨就是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上,谈论负面的事,其实你将注意力放在负面事情上,就会放大负面情绪。当你选择了抱怨只是意味着你选择了麻痹自己、拖延时间,希望问题会自行消失。
因为抱怨的潜在目的是获取别人的关注和同情以逃避现实中不愿面对的事情。
明白以下几点可以帮助你培养不抱怨的能力:
1、你抱怨什么,证明你想要什么。了解了自己的需求后,给予自己积极正面的暗示,将抱怨转化为行动。
2、在与别人交流时,不要与他们一起抱怨。关注需求,而不要单纯地发泄情绪。
3、明白真正的热爱生活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不减热情。
4、在看名人的故事时,会发现他们之所以成功,不是他们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而是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并借此发力,帮助自己成长。
设计大师山本耀司说过一段话:“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洋洋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