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

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

作者: kennethan | 来源:发表于2018-04-08 21:52 被阅读0次

    第2章 java并发机制的底层实现原理

    Java中所使用的并发机制依赖于JVM的实现和CPU的指令。

    2.1 volatile的应用

    1.volatile的定义与实现原理

    volatile可以保证变量的可见性。

    如何保证?

    volatile变量写操作时,会引发两件事:

    1)将当前处理器缓存行的数据写回到系统内存。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来保证写操作的原子性。

    2)这个写回内存的操作会使在其他CPU里缓存了该内存地址的数据无效。

    这里的第二点如何实现的呢?

    通过缓存一致性协议,每个处理器通过嗅探在总线上传播的数据来检查自己缓存的值是不是过期了,当处理器发现自己缓存行对应的内存地址被修改,就会将当前处理器的缓存行设置成无效状态。在下次访问相同内存地址时,强制执行缓存行填充。

    2.volatile的使用优化

    总结上面这段:https://www.jianshu.com/p/d03f97ce39d9

    2.2 synchronized的实现原理

    深入分析synchronized

    synchronized实现同步的基础:Java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可以作为锁。

    2.2.1 Java对象头

    synchronized用的锁是存在Java对象头里的。

    2.2.2 锁的升级与对比

    1.偏向锁

    为什么会有偏向锁?

    大多数情况下,锁不仅不存在多线程竞争,而且总是由同一线程多次获得,为了让线程获得锁的代价更低而进入了偏向锁。

    2.轻量级锁

    3.锁的优缺点对比

    2.3 原子操作的实现原理

    1.术语定义

    比较并交换  Compare and Swap  CAS操作需要输入两个数值,一个旧值(期望操作前的值)和一个新值,在操作期间比较旧值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果没有发生变化,才交换成新的值,发生了变化则不交换。

    内存顺序冲突  Memory order violation  内存顺序冲突一般是由假共享引起的,假共享是指多个CPU同时修改同一个缓存行的不同部分而引起其中一个CPU的操作无效,当出现这个内存顺序冲突时,CPU必须清空流水线。

    2.处理器如何实现原子操作

    首先处理器会自动保证基本的内存操作的原子性。但是复杂的内存操作处理器是不能自动保证其原子性的,比如跨总线宽度、跨多个缓存行和跨页表的访问。但是,处理器提供总线锁定和缓存锁定两个机制来保证复杂内存操作的原子性。

    (1) 使用总线锁定保证原子性

    所谓总线锁就是使用处理器提供的一个LOCK#信号,当一个处理器在总线上输出此信号时,其他处理器的请求将被阻塞,那么该处理器可以独占共享内存。

    (2) 使用缓存锁保证原子性

    使用总线锁的时候,其他处理器不能操作其他内存地址的数据,这样,总线锁定的开销大。进而,有了缓存锁定替代总线锁定来进行优化。

    所谓“缓存锁定”是指内存区域如果被缓存在处理器的缓存行中,并且在Lock操作期间被锁定,那么当它执行锁操作回写到内存时,处理器不在总线上声言LOCK#信号,而是修改内部的内存地址,并允许它的缓存一致性机制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因为缓存一致性机制会阻止同时修改由两个以上处理器缓存的内存区域数据,当其他处理器回写已被锁定的缓存行的数据时,会使缓存行无效。

    3.Java如何实现原子操作

    在Java中可以通过锁和循环CAS的方式来实现原子操作。

    (1) 使用循环CAS实现原子操作

    自旋CAS实现的基本思路就是循环进行CAS操作直到成功为止

    (2) CAS实现原子操作的三大问题

    ABA问题,循环时间长开销大,以及只能保证一个共享变量的原子操作。

    (3) 使用锁机制实现原子操作

    锁机制保证了只有获得锁的线程才能够操作锁定的内存区域。JVM内部实现了很多种锁机制,有偏向锁、轻量级锁和互斥锁。有意思的是除了偏向锁,JVM实现锁的方式都用了循环CAS,即当一个线程想进入同步块的时候使用循环CAS的方式来获取锁,当它退出同步块的时候使用循环CAS释放锁。

    第3章 Java内存模型

    3.1 Java内存模型的基础

    3.1.1 并发编程模型的两个关键问题

    线程之间如何通信及线程之间如何同步

    在共享内存的并发模型里,线程之间共享程序的公共状态,通过写-读内存中的公共状态进行隐式通信。

    同步是指程序中用于控制不同线程间操作发生相对顺序的机制。在共享内存并发模型里,同步是显式进行的。程序员必须显式指定某个方法或某段代码需要在线程之间互斥执行。

    3.1.2 Java内存模型的抽象结构

    实例域、静态域和数组元素都存储在堆内存中,堆内存在线程之间共享,只有共享的变量才有线程安全性问题。

    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由Java内存模型(本文简称为JMM)控制,JMM决定一个线程对共享变量的写入何时对另一个线程可见。

    线程之间的共享变量存储在主内存(Main Memory)中,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私有的本地内存(Local Memory),本地内存中存储了该线程以读/写共享变量的副本。

    3.1.3 从源代码到指令序列的重排序

    在执行程序时,为了提高性能,编译器和处理器常常会对指令做重排序。

    1)编译器优化的重排序。

    2)指令级并行的重排序。

    3)内存系统的重排序。

    重排序可能会导致多线程程序出现内存可见性问题。

    对于编译器,JMM的编译器重排序规则会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不是所有的编译器重排序都要禁止)。

    JMM属于语言级的内存模型,它确保在不同的编译器和不同的处理器平台之上,通过禁止特定类型的编译器重排序和处理器重排序,为程序员提供一致的内存可见性保证。

    3.1.4 并发编程模型的分类

    现代的处理器使用写缓冲区临时保存向内存写入的数据。

    写缓冲区的这种方式有几个优点。

    但每个处理器上的写缓冲区,仅仅对它所在的处理器可见。

    这个特性会对内存操作的执行顺序产生重要的影响:处理器对内存的读/写操作的执行顺序,不一定与内存实际发生的读/写操作顺序一致!

    由于现代的处理器都会使用写缓冲区,因此现代的处理器都会允许对写-读操作进行重排序。

    为了保证内存可见性,Java编译器在生成指令序列的适当位置会插入内存屏障指令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JMM把内存屏障指令分为4类

    LoadLoad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Load1; LoadLoad; Load2,在Load2及后续读取操作要读取的数据被访问前,保证Load1要读取的数据被读取完毕。

    StoreStore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Store1; StoreStore; Store2,在Store2及后续写入操作执行前,保证Store1的写入操作对其它处理器可见。

    LoadStore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Load1; LoadStore; Store2,在Store2及后续写入操作被刷出前,保证Load1要读取的数据被读取完毕。

    StoreLoad屏障:对于这样的语句Store1; StoreLoad; Load2,在Load2及后续所有读取操作执行前,保证Store1的写入对所有处理器可见。

    StoreLoad Barriers是一个“全能型”的屏障,它同时具有其他3个屏障的效果。现代的多处理器大多支持该屏障(其他类型的屏障不一定被所有处理器支持)。执行该屏障开销会很昂贵,因为当前处理器通常要把写缓冲区中的数据全部刷新到内存中(Buffer Fully Flush)。

    3.1.5 happens-before简介

    Java内存模型使用happens-before的概念来阐述操作之间的内存可见性。在JMM中,如果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需要对另一个操作可见,那么这两个操作之间必须要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这里提到的两个操作既可以是在一个线程之内,也可以是在不同线程之间。

    与程序员密切相关的happens-before规则如下。

    程序顺序规则: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happens-before于该线程中的任意后续操作。

    监视器锁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于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

    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域的写,happens-before于任意后续对这个volatile域的读。

    传递性:如果A happens-before B,且B happens-before C,那么A happens-before C。

    两个操作之间具有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前一个操作必须要在后一个操作之前执行!happens-before仅仅要求前一个操作(执行的结果)对后一个操作可见,且前一个操作按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the first is visible to and ordered before the second)。

    3.2 重排序

    重排序是指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优化程序性能而对指令序列进行重新排序的一种手段。

    3.2.1 数据依赖性

    如果两个操作访问同一个变量,且这两个操作中有一个为写操作,此时这两个操作之间就存在数据依赖性。

    数据依赖分为下列3种类型

    上面3种情况,只要重排序两个操作的执行顺序,程序的执行结果就会被改变。

    前面提到过,编译器和处理器可能会对操作做重排序。编译器和处理器在重排序时,会遵守数据依赖性,编译器和处理器不会改变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两个操作的执行顺序。

    这里所说的数据依赖性仅针对单个处理器中执行的指令序列和单个线程中执行的操作,不同处理器之间和不同线程之间的数据依赖性不被编译器和处理器考虑。

    3.2.2 as-if-serial语义

    as-if-serial语义的意思是:不管怎么重排序(编译器和处理器为了提高并行度),(单线程)程序的执行结果不能被改变。编译器、runtime和处理器都必须遵守as-if-serial语义。

    为了遵守as-if-serial语义,编译器和处理器不会对存在数据依赖关系的操作做重排序,因为这种重排序会改变执行结果。但是,如果操作之间不存在数据依赖关系,这些操作就可能被编译器和处理器重排序。

    as-if-serial语义把单线程程序保护了起来,遵守as-if-serial语义的编译器、runtime和处理器共同为编写单线程程序的程序员创建了一个幻觉:单线程程序是按程序的顺序来执行的。asif-serial语义使单线程程序员无需担心重排序会干扰他们,也无需担心内存可见性问题。

    3.2.3 程序顺序规则

    重排序操作A和操作B后的执行结果,与操作A和操作B按happens-before顺序执行的结果一致。在这种情况下,JMM会认为这种重排序并不非法(not illegal),JMM允许这种重排序。

    3.2.4 重排序对多线程的影响

    在单线程程序中,对存在控制依赖的操作重排序,不会改变执行结果(这也是as-if-serial语义允许对存在控制依赖的操作做重排序的原因);但在多线程程序中,对存在控制依赖的操作重排序,可能会改变程序的执行结果。

    3.3 顺序一致性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是一个理论参考模型,在设计的时候,处理器的内存模型和编程语言的内存模型都会以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作为参照。

    3.3.1 数据竞争与顺序一致性

    当程序未正确同步时,就可能会存在数据竞争。Java内存模型规范对数据竞争的定义如下。

    在一个线程中写一个变量,在另一个线程读同一个变量,而且写和读没有通过同步来排序。

    如果程序是正确同步的,程序的执行将具有顺序一致性(Sequentially Consistent)——即程序的执行结果与该程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的执行结果相同。

    3.3.2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

    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有两大特性。

    1)一个线程中的所有操作必须按照程序的顺序来执行。

    2)(不管程序是否同步)所有线程都只能看到一个单一的操作执行顺序。在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中,每个操作都必须原子执行且立刻对所有线程可见。

    3.3.3 同步程序的顺序一致性效果

    顺序一致性模型中,所有操作完全按程序的顺序串行执行。而在JMM中,临界区内的代码可以重排序。

    JMM会在退出临界区和进入临界区这两个关键时间点做一些特别处理,使得线程在这两

    个时间点具有与顺序一致性模型相同的内存视图。虽然线程A在临界区内做了重排序,但由于监视器互斥执行的特性,这里的线程B根本无法“观察”到线程A在临界区内的重排序。这种重排序既提高了执行效率,又没有改变程序的执行结果。

    3.3.4 未同步程序的执行特性

    3.4 volatile的内存语义

    3.4.1 volatile的特性

    锁的happens-before规则保证释放锁和获取锁的两个线程之间的内存可见性,这意味着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总是能看到(任意线程)对这个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

    锁的语义决定了临界区代码的执行具有原子性。

    简而言之,volatile变量自身具有下列特性。

    ·可见性。对一个volatile变量的读,总是能看到(任意线程)对这个volatile变量最后的写入。

    ·原子性:对任意单个volatile变量的读/写具有原子性,但类似于volatile++这种复合操作不具有原子性。

    3.4.2 volatile写-读建立的happens-before关系

    从内存语义的角度来说,volatile的写-读与锁的释放-获取有相同的内存效果:volatile写和锁的释放有相同的内存语义;volatile读与锁的获取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具体的例子看书。

    3.4.3 volatile写-读的内存语义

    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当写一个volatile变量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值刷新到主内存。

    volatile读的内存语义:当读一个volatile变量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置为无效。线程接下来将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

    volatile写和volatile读的内存语义做个总结

    ·线程A写一个volatile变量,实质上是线程A向接下来将要读这个volatile变量的某个线程发出了(其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线程B读一个volatile变量,实质上是线程B接收了之前某个线程发出的(在写这个volatile变量之前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线程A写一个volatile变量,随后线程B读这个volatile变量,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线程A通过主内存向线程B发送消息。

    3.4.4 volatile内存语义的实现

    为了实现volatile内存语义,JMM会分别限制这两种类型的重排序类型。

    ·当第二个操作是volatile写时,不管第一个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这个规则确保volatile写之前的操作不会被编译器重排序到volatile写之后。

    ·当第一个操作是volatile读时,不管第二个操作是什么,都不能重排序。这个规则确保volatile读之后的操作不会被编译器重排序到volatile读之前。

    ·当第一个操作是volatile写,第二个操作是volatile读时,不能重排序。

    为了实现volatile的内存语义,编译器在生成字节码时,会在指令序列中插入内存屏障来禁止特定类型的处理器重排序。

    下面是基于保守策略的JMM内存屏障插入策略。

    ·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的前面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

    ·在每个volatile写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StoreLoad屏障。

    ·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

    ·在每个volatile读操作的后面插入一个LoadStore屏障。

    上述内存屏障插入策略非常保守,但它可以保证在任意处理器平台,任意的程序中都能得到正确的volatile内存语义。

    3.4.5 JSR-133为什么要增强volatile的内存语义

    在旧的内存模型中,volatile的写-读没有锁的释放-获所具有的内存语义。为了提供一种比锁更轻量级的线程之间通信的机制,JSR-133专家组决定增强volatile的内存语义:严格限制编译器和处理器对volatile变量与普通变量的重排序,确保volatile的写-读和锁的释放-获取具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3.5 锁的内存语义

    3.5.1 锁的释放-获取建立的happens-before关系

    锁除了让临界区互斥执行外,还可以让释放锁的线程向获取同一个锁的线程发送消息。

    例子看书

    3.5.2 锁的释放和获取的内存语义

    当线程释放锁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中的共享变量刷新到主内存中。

    当线程获取锁时,JMM会把该线程对应的本地内存置为无效。从而使得被监视器保护的临界区代码必须从主内存中读取共享变量。

    对比锁释放-获取的内存语义与volatile写-读的内存语义可以看出:锁释放与volatile写有相同的内存语义;锁获取与volatile读有相同的内存语义。

    下面对锁释放和锁获取的内存语义做个总结。

    ·线程A释放一个锁,实质上是线程A向接下来将要获取这个锁的某个线程发出了(线程A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线程B获取一个锁,实质上是线程B接收了之前某个线程发出的(在释放这个锁之前对共享变量所做修改的)消息。

    ·线程A释放锁,随后线程B获取这个锁,这个过程实质上是线程A通过主内存向线程B发送消息。

    3.5.3 锁内存语义的实现

    现在对公平锁和非公平锁的内存语义做个总结。

    ·公平锁和非公平锁释放时,最后都要写一个volatile变量state。

    ·公平锁获取时,首先会去读volatile变量。

    ·非公平锁获取时,首先会用CAS更新volatile变量,这个操作同时具有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从本文对ReentrantLock的分析可以看出,锁释放-获取的内存语义的实现至少有下面两种方式。

    1)利用volatile变量的写-读所具有的内存语义。

    2)利用CAS所附带的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

    3.5.4 concurrent包的实现

    由于Java的CAS同时具有volatile读和volatile写的内存语义,因此Java线程之间的通信现在有了下面4种方式。

    1)A线程写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读这个volatile变量。

    2)A线程写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用CAS更新这个volatile变量。

    3)A线程用CAS更新一个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用CAS更新这个volatile变量。

    4)A线程用CAS更新一个volatile变量,随后B线程读这个volatile变量。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concurrent包的源代码实现,会发现一个通用化的实现模式。

    首先,声明共享变量为volatile。

    然后,使用CAS的原子条件更新来实现线程之间的同步。

    同时,配合以volatile的读/写和CAS所具有的volatile读和写的内存语义来实现线程之间的通信。

    3.6 final域的内存语义

    3.6.1 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

    对于final域,编译器和处理器要遵守两个重排序规则。

    1)在构造函数内对一个final域的写入,与随后把这个被构造对象的引用赋值给一个引用变量,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2)初次读一个包含final域的对象的引用,与随后初次读这个final域,这两个操作之间不能重排序。

    3.6.2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禁止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这个规则的实现包含下面2个方面。

    1)JMM禁止编译器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

    2)编译器会在final域的写之后,构造函数return之前,插入一个StoreStore屏障。这个屏障禁止处理器把final域的写重排序到构造函数之外。

    写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对象引用为任意线程可见之前,对象的final域已经被正确初始化过了,而普通域不具有这个保障。

    3.6.3 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

    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是,在一个线程中,初次读对象引用与初次读该对象包含的final域,JMM禁止处理器重排序这两个操作(注意,这个规则仅仅针对处理器)。编译器会在读final域操作的前面插入一个LoadLoad屏障。

    读final域的重排序规则可以确保:在读一个对象的final域之前,一定会先读包含这个final域的对象的引用。

    3.6.4 final域为引用类型

    3.6.5 为什么final引用不能从构造函数内“溢出”

    3.6.6 final语义在处理器中的实现

    3.6.7 JSR-133为什么要增强final的语义

    3.7 happens-before

    happens-before是JMM最核心的概念。对应Java程序员来说,理解happens-before是理解JMM的关键。

    3.7.1 JMM的设计

    一方面,要为程序员提供足够强的内存可见性保证;另一方面,对编译器和处理器的限制要尽可能地放松。

    ·对于会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重排序,JMM要求编译器和处理器必须禁止这种重排序。

    ·对于不会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重排序,JMM对编译器和处理器不做要求(JMM允许这种重排序)。

    3.7.2 happens-before的定义

    用happens-before的概念来指定两个操作之间的执行顺序。由于这两个操作可以在一个线程之内,也可以是在不同线程之间。因此,JMM可以通过happens-before关系向程序员提供跨线程的内存可见性保证(如果A线程的写操作a与B线程的读操作b之间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尽管a操作和b操作在不同的线程中执行,但JMM向程序员保证a操作将对b操作可见)。

    1)如果一个操作happens-before另一个操作,那么第一个操作的执行结果将对第二个操作可见,而且第一个操作的执行顺序排在第二个操作之前。

    2)两个操作之间存在happens-before关系,并不意味着Java平台的具体实现必须要按照happens-before关系指定的顺序来执行。如果重排序之后的执行结果,与按happens-before关系来执行的结果一致,那么这种重排序并不非法(也就是说,JMM允许这种重排序)。

    as-if-serial语义和happens-before这么做的目的,都是为了在不改变程序执行结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程序执行的并行度。

    3.7.3 happens-before规则

    1)程序顺序规则:一个线程中的每个操作,happens-before于该线程中的任意后续操作。

    2)监视器锁规则:对一个锁的解锁,happens-before于随后对这个锁的加锁。

    3)volatile变量规则:对一个volatile域的写,happens-before于任意后续对这个volatile域的读。

    4)传递性:如果A happens-before B,且B happens-before C,那么A happens-before C。

    5)start()规则:如果线程A执行操作ThreadB.start()(启动线程B),那么A线程的ThreadB.start()操作happens-before于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

    6)join()规则:如果线程A执行操作ThreadB.join()并成功返回,那么线程B中的任意操作happens-before于线程A从ThreadB.join()操作成功返回。

    3.8 双重检查锁定与延迟初始化

    3.8.1 双重检查锁定的由来

    3.8.2 问题的根源

    3.8.3 基于volatile的解决方案

    3.8.4 基于类初始化的解决方案

    3.8小结的内容易于理解,但不易于笔记。看书

    3.9 Java内存模型综述

    3.9.1 处理器的内存模型

    3.9.2 各种内存模型之间的关系

    JMM是一个语言级的内存模型,处理器内存模型是硬件级的内存模型,顺序一致性内存模型是一个理论参考模型。

    3.9.3 JMM的内存可见性保证

    3.9.4 JSR-133对旧内存模型的修补

    增强volatile的内存语义。

    增强final的内存语义。

    3.10 本章小结

    第4章 Java并发编程基础

    4.1 线程简介

    4.1.1 什么是线程

    4.1.2 为什么要使用多线程

    4.1.3 线程优先级

    4.1.4 线程的状态

    4.1.5 Daemon线程

    4.2 启动和终止线程

    4.2.1 构造线程

    4.2.2 启动线程

    4.2.3 理解中断

    4.2.4 过期的suspend()、resume()和stop()

    正因为suspend()、resume()和stop()方法带来的副作用,这些方法才被标注为不建议使用的过期方法,而暂停和恢复操作可以用后面提到的等待/通知机制来替代。

    4.2.5 安全地终止线程

    4.3 线程间通信

    4.3.1 volatile和synchronized关键字

    关键字volatile可以用来修饰字段(成员变量),就是告知程序任何对该变量的访问均需要从共享内存中获取,而对它的改变必须同步刷新回共享内存,它能保证所有线程对变量访问的可见性。

    对于同步块的实现使用了monitorenter和monitorexit指令,而同步方法则是依靠方法修饰符上的ACC_SYNCHRONIZED来完成的。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其本质是对一个对象的监视器(monitor)进行获取,而这个获取过程是排他的,也就是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线程获取到由synchronized所保护对象的监视器。

    任意一个对象都拥有自己的监视器,当这个对象由同步块或者这个对象的同步方法调用时,执行方法的线程必须先获取到该对象的监视器才能进入同步块或者同步方法,而没有获取到监视器(执行该方法)的线程将会被阻塞在同步块和同步方法的入口处,进入BLOCKED状态。

    对象、对象的监视器、同步队列和执行线程之间的关系

    任意线程对Object(Object由synchronized保护)的访问,首先要获得Object的监视器。如果获取失败,线程进入同步队列,线程状态变为BLOCKED。当访问Object的前驱(获得了锁的线程)释放了锁,则该释放操作唤醒阻塞在同步队列中的线程,使其重新尝试对监视器的获取。

    4.3.2 等待/通知机制

    等待/通知机制,是指一个线程A调用了对象O的wait()方法进入等待状态,而另一个线程B调用了对象O的notify()或者notifyAll()方法,线程A收到通知后从对象O的wait()方法返回,进而执行后续操作。上述两个线程通过对象O来完成交互,而对象上的wait()和notify/notifyAll()的关系就如同开关信号一样,用来完成等待方和通知方之间的交互工作。

    4.3.3 等待/通知的经典范式

    4.3.4 管道输入/输出流

    管道输入/输出流和普通的文件输入/输出流或者网络输入/输出流不同之处在于,它主要用于线程之间的数据传输,而传输的媒介为内存。

    4.3.5 Thread.join()的使用

    4.3.6 ThreadLocal的使用

    4.4 线程应用实例

    4.4.1 等待超时模式

    4.4.2 一个简单的数据库连接池示例

    4.4.3 线程池技术及其示例

    4.4.4 一个基于线程池技术的简单Web服务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Java中的锁

    5.1 Lock接口

    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将会隐式地获取锁,但是它将锁的获取和释放固化了,也就是先获取再释放。

    Lock接口(以及相关实现类)用来实现锁功能,它提供了与synchronized关键字类似的同步功能,只是在使用时需要显式地获取和释放锁。虽然它缺少了(通过synchronized块或者方法所提供的)隐式获取释放锁的便捷性,但是却拥有了锁获取与释放的可操作性、可中断的获取锁以及超时获取锁等多种synchronized关键字所不具备的同步特性。

    5.2 队列同步器

    5.2.1 队列同步器的接口与示例

    5.2.2 队列同步器的实现分析

    1.同步队列

    5.4 读写锁

    之前提到锁(如Mutex和ReentrantLock)基本都是排他锁,这些锁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线程进行访问,而读写锁在同一时刻可以允许多个读线程访问,但是在写线程访问时,所有的读线程和其他写线程均被阻塞。读写锁维护了一对锁,一个读锁和一个写锁,通过分离读锁和写锁,使得并发性相比一般的排他锁有了很大提升。

    一般情况下,读写锁的性能都会比排它锁好,因为大多数场景读是多于写的。在读多于写的情况下,读写锁能够提供比排它锁更好的并发性和吞吐量。Java并发包提供读写锁的实现是ReentrantReadWriteLock

    5.6 Condition接口

    第6章 Java并发容器和框架

    6.1 ConcurrentHashMap的实现原理与使用

    6.1.1 为什么要使用ConcurrentHashMap

    在并发编程中使用HashMap可能导致程序死循环。而使用线程安全的HashTable效率又非常低下,基于以上两个原因,便有了ConcurrentHashMap的登场机会。

    HashTable容器在竞争激烈的并发环境下表现出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所有访问HashTable的线程都必须竞争同一把锁。

    ConcurrentHashMap所使用的锁分段技术。首先将数据分成一段一段地存储,然后给每一段数据配一把锁,当一个线程占用锁访问其中一个段数据的时候,其他段的数据也能被其他线程访问。

    6.1.2 ConcurrentHashMap的结构

    ConcurrentHashMap是由Segment数组结构和HashEntry数组结构组成。Segment是一种可重入锁(ReentrantLock),在ConcurrentHashMap里扮演锁的角色;HashEntry则用于存储键值对数据。一个ConcurrentHashMap里包含一个Segment数组。Segment的结构和HashMap类似,是一种数组和链表结构。一个Segment里包含一个HashEntry数组,每个HashEntry是一个链表结构的元素,每个Segment守护着一个HashEntry数组里的元素,当对HashEntry数组的数据进行修改时,必须首先获得与它对应的Segment锁

    6.1.3 ConcurrentHashMap的初始化

    1.初始化segments数组

    2.初始化segmentShift和segmentMask

    3.初始化每个segment

    6.1.4 定位Segment

    6.1.5 ConcurrentHashMap的操作

    1.get操作

    get操作的高效之处在于整个get过程不需要加锁,除非读到的值是空才会加锁重读。我们知道HashTable容器的get方法是需要加锁的,那么ConcurrentHashMap的get操作是如何做到不加锁的呢?原因是它的get方法里将要使用的共享变量都定义成volatile类型,如用于统计当前Segement大小的count字段和用于存储值的HashEntry的value。定义成volatile的变量,能够在线程之间保持可见性,能够被多线程同时读,并且保证不会读到过期的值,但是只能被单线程写(有一种情况可以被多线程写,就是写入的值不依赖于原值),在get操作里只需要读不需要写共享变量count和value,所以可以不用加锁。之所以不会读到过期的值,是因为根据Java内存模型的happen before原则,对volatile字段的写入操作先于读操作,即使两个线程同时修改和获取volatile变量,get操作也能拿到最新的值,这是用volatile替换锁的经典应用场景。

    2.put操作

    插入操作需要经历两个

    步骤,第一步判断是否需要对Segment里的HashEntry数组进行扩容,第二步定位添加元素的位置,然后将其放在HashEntry数组里。

    为了高效,ConcurrentHashMap不会对整个容器进行扩容,而只对某个segment进行扩容。

    3.size操作

    如果要统计整个ConcurrentHashMap里元素的大小,就必须统计所有Segment里元素的大小后求和。

    因为在累加count操作过程中,之前累加过的count发生变化的几率非常小,所以ConcurrentHashMap的做法是先尝试2次通过不锁住Segment的方式来统计各个Segment大小,如果统计的过程中,容器的count发生了变化,则再采用加锁的方式来统计所有Segment的大小。

    可以看看书,这里介绍的并不复杂。

    6.2 ConcurrentLinkedQueue

    6.2.1 ConcurrentLinkedQueue的结构

    ConcurrentLinkedQueue由head节点和tail节点组成,每个节点(Node)由节点元素(item)和指向下一个节点(next)的引用组成,节点与节点之间就是通过这个next关联起来,从而组成一张链表结构的队列。默认情况下head节点存储的元素为空,tail节点等于head节点。

    6.2.2 入队列

    1.入队列的过程

    入队列就是将入队节点添加到队列的尾部。

    2.定位尾节点

    3.设置入队节点为尾节点

    6.2.3 出队列

    6.3 Java中的阻塞队列

    6.3.1 什么是阻塞队列

    1)支持阻塞的插入方法:意思是当队列满时,队列会阻塞插入元素的线程,直到队列不满。

    2)支持阻塞的移除方法:意思是在队列为空时,获取元素的线程会等待队列变为非空。

    6.3.2 Java里的阻塞队列

    有7种

    6.3.3 阻塞队列的实现原理

    6.4 Fork/Join框架

    6.4.1 什么是Fork/Join框架

    6.4.2 工作窃取算法

    6.4.3 Fork/Join框架的设计

    步骤1 分割任务。

    步骤2 执行任务并合并结果。

    6.4.4 使用Fork/Join框架

    6.4.5 Fork/Join框架的异常处理

    6.4.6 Fork/Join框架的实现原理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Java中的13个原子操作类

    atomic包有四种类型:

    原子更新基本类型、原子更新数组、原子更新引用和原子更新属性(字段)。

    7.1 原子更新基本类型类

    7.2 原子更新数组

    7.3 原子更新引用类型

    7.4 原子更新字段类

    7.5 本章小结

    本章比较简单,也不是重点。可以,优先级低。

    第8章 Java中的并发工具类

    8.1 等待多线程完成的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允许一个或多个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操作。

    8.2 同步屏障CyclicBarrier

    8.2.1 CyclicBarrier简介

    8.2.2 CyclicBarrier的应用场景

    8.2.3 CyclicBarrier和CountDownLatch的区别

    8.4 线程间交换数据的Exchanger

    转自:https://blog.csdn.net/bohu83/article/details/5167531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Java并发编程的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lom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