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简述日更已经60余天,自从参加了日更,每天最大的困难不再是如何备好课、上好课,不再是如何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处理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是变成了如何完成更文,如何能够在现在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写出稍有不同、能够具有欣赏性的文章来。
从学校解封回来已经有三四天的时间,没有了在学校与同事的相互监督,没有了与学生的每日相处,却反而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看来人确实一种群居动物,看来自己只适合当老师。
妻子本知道我参加日更的事,于是在我进行更文的时候从不打扰,因为怕影响到我的思路,更怕我完不成还要熬夜伤身体。
按照校领导的安排,今天是我到校值班的日子,上午参加完历史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已近十一点,我又匆匆赶回学校,看看学校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一到学校,先是围绕学校转了一圈,发现没有安全隐患,于是走进办公室,打开电脑,打开简书,开始拜读简书里大咖们的优秀作品。看着简述群里的大咖们轻轻松松一两千字,甚至一个月写几十万字,在羡慕和欣赏的同时,多少还是有一些嫉妒的。
于是开始酝酿自己的作品,但发觉平凡的生活索然无味,想着一个人静静的呆在学校应该可以找到灵感,绞尽脑汁,竟然依然没有找到可以写出来的东西。
中午从学校回来,没想到妻子问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你今天的日更完成没有?”想来着实令我大吃一惊。看来每天的更文已经不仅影响到了我,还影响到了家人,我不得不更加努力的更文了。
与参加日更的朋友闲聊,朋友说起日更后自己的变化,说每天就像是有什么牵着自己往前走,以前从不留意的事情,从不留意的人,现在都变得非常敏感。即使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甚至是同事或者家人说的话都会有所注意,为什么这样?主要是因为自己读书不多,阅历太浅,思考不深,要想完成日更任务,就必须静下心来寻找素材。
有人说一件事坚持做21天就可以养成一种习惯,我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每天的更文似乎也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习惯,虽然说每次写文都要用时很长,虽然说大多时候还要借助度娘,但毕竟是坚持了下来,毕竟是每天这样艰难的“写”着。而当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时,发现在自己的简书或者微信笔记里,看到更多的不再是收藏的文章,而是写好的文章标题、写了几句话的未竟文和用语音输入后还没有来得及修改的拙作。时间长了,有些文章已经不知道该如何下笔了,看来还是没有找到写作的窍门,没有抓住灵感及时记录下来。
其实,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就像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当你坚持到不能再坚持的时候,请再坚持15分钟,也许最后的15分钟坚持,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换,把一种做法真正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喝水、吃饭一样,就像每天需要呼吸一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