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初chu遇
北上广,怀揣着多少年轻人和异乡人的梦想。多少人背井离乡,跌跌撞撞的来到这个到处都是人的城市。
而这些一线城市,最大的一个特点应该就是人多。我在广州,带你感受广州的死亡三号线。
1、上下班高峰期 高峰限流
刚进到站内还没到闸门,就已经放置了九曲十八弯的铁栅栏。乘务员喊着对讲机,分批次并且清点人数依次进入闸机刷卡,或者在换乘站的时候,一批一批排队乘坐扶梯下到月台。例如客村站,高峰时期通常要等7-8趟才能下到月台。想像一下开闸限行的时候,就像难民蜂拥而出抢救济粮一般,或者国庆期间去迪士尼排队坐巴斯光年九曲十八弯的场景。
2、发车班次密度高,人数多。
不知道广州地铁三号线是如何做到半分钟的发车密度的,班次之间的间隔可以做到前辆车刚刚离开,后面一辆车就跟着屁股到了。但是,每辆车的人都已经是“膨胀爆炸”的程度。
3、第三:站台空间小,车厢空间小、短。
在几个最重要的的换乘站,例如体育中心是三号线最为重要的换乘点,连接广州的中心商务办公区、最大的金融中心以及最大的商场。结果这个站出奇的小,几乎扶梯的宽度就已经占了整个月台的一半了。更加捉摸不到头脑的是,对于外地人来说这个站一定是“噩梦”。它采用Y字型轨道,号称“国内第一条Y型分叉轨道”,结果就是月台上有三条轨道,并且每条轨道去往不同的方向。
4、地铁还会堵车。
你以为坐地铁就不会堵车了吗,大错特错。因为高密度的发车班次,导致地铁经常在轨道里面“塞车”,高峰期间开一会就停在轨道里,等待前一辆车离开后再发动列车。习惯了每次停车时就会发广播“现在是列车临时停车时间,车辆设备没有问题”,所以说地铁突然在隧道中间停了,对于我们来说没有任何大惊小怪的。有次高峰期沥滘—客村站,两站大概开了10多分钟,中途停车4-5次
可是依旧如此,我们还是要坚持上班,下班,哪怕上班再多人,我们也要早早起床,排队,进站,好像这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哪怕下班人再多,也阻挡不了我们下班想回家的急切心情。辛苦劳累了一天,终于辗转回到家,为了就是享受回家,放下包,脱掉鞋子,瘫倒在沙发或者床上那一刻的轻松。
可是即便地铁如此拥挤,我们依旧忙碌,在地铁上我们依旧可以听见给客户打电话的声音,有交接工作的声音。有插着耳机学习得人,有着自言自语练习口语的人!
我们忙碌,劳累。但是都是想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有一个安身立所的地方。能够在这个冰冷的城市活下来,生存下来!
如果有人问,那为何不选择回老家,舒适安逸的活着。那答案应该是: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安逸,这里虽然残酷现实,但也怀揣着我们的梦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