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V《我是规划师》第一集:
《冰与火之歌》
播出时间:2021年1月19日
北京卫视 21:20
新闻频道 23:00
这里,是冬奥组委所在地
这里,有极限运动公园
这里,有《星际大战》飞船一样
100多米高的高炉
这里有炫酷的水下展厅
可以移步换景
陪你从1919看到后来的百年……
提到首钢,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烟囱林立,昔日熔炉钢水滚滚,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为保护首都生态环境,首钢整体搬迁后,留给人的印象大概就是一片灰色的水泥建筑,往那边走的人不多,热度也不高——后来冬奥组委入驻,后来——成什么样子了?
关于首钢的知识,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都是小白,首钢曾经什么样?现在什么样?
工业遗产保护比较简单吗?
大错特错了!单霁翔告诉你,钢铁水泥比土遗址、石遗址更难保护
想必,看过各种石窟、石刻、古城保护故事的你,一定觉得相比古城墙、石窟壁画的文物保护流程来说,一堆钢筋水泥保护起来,要容易得多吧。
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在这集里,单霁翔给小伙伴们科普啦——首钢这些钢铁水泥的工业遗产,比土遗址、石遗址更难保护。
另外,你知道吗,现在很多首钢人回去合影留念的那个首钢东门,并不是原址哦。它是被拆卸编号又组装的。没想到吧——一堆钢筋水泥也得到了在历史上应有的纪念,不是简单地拆除,而是像文物一样组装起来。
首钢厂东门
把灰色变成彩色
规划师:我太难了!
据说,城市规划师最愿意干的活就是把灰色变成彩色。怎么把灰色变成彩色,当然是个技术活,不然,为啥大批规划师都对工业遗址改造趋之若鹜呢。
因为每一个灰色斑块里面,各种尺度大大小小的要素,都不是可以随便拆的,规划师也在节目里告诉你:“它一定是彩色马赛克,你对他的研究一定要精细到马赛克的程度才可以。”
首钢里面什么样?你不进去,不知道它的壮观。星际大战飞船一样的高炉,你见过吗?
首钢的三高炉曾是园区炼铁设备最密集、特征最鲜明、空间最震撼的区域,在炉火彻底熄灭之后,怎样不让它彻底冷却下来,而是永远保持热度呢?
薄宏涛设计改造三高炉的图纸绘画
现在的三高炉,像一个变形金刚,宽80多米,高100多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炉体的高大雄浑,这个代表了过去首钢生产能力、产能让人叹为观止的功勋高炉,现在,当你走到现场,以你不到两米的高度和视角仰视那100多米高的钢铁之躯的庞然大物时,小伙伴们,想象一下那个画面,那气势逼人、坚不可摧的钢铁战士——三高炉,它的存在,本身就是摄入人心的震撼。
三高炉
一家三代人的传承与记忆,是什么让铁骨汉子采访时泪洒现场?
说起城市规划,您一定会联想到拆迁改造,可这里的一切,拆了的,就永远回不去
首钢的规划,专家说了,跟城市开发项目不是一回事。新的规划理念,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情感寄托,为祖辈、父辈和自己曾经在这里默默奉献、辛苦付出的人,留个念想,唤起旧时记忆。
本集的真实故事中,听首钢老员工程国庆倾诉自家三代人对首钢的情感,三高炉停炉停产了,但那些曾经在这里抛洒过的青春和热血,却随着那些灰色的建筑,以及三高炉这些老伙计的保护、修缮、留存而变成永恒。
程国庆流泪
作为普通市民,“新首钢”燃点在哪里?
文化遗产保护最好的办法,是在新的时代找到合理的利用途径。
你知道吗?首钢园区改造的时候,一开始并不是准备给冬奥组委用的。本来是打算出租办公,做创意园区,熟悉吗?这里原本有可能成为第二个798。后来,冬奥组委选址入驻,旋即带动了这里的人气。
冬奥组委建筑
北京新版总规对首钢的定位和要求是——传统工业绿色转型升级示范区、京西高端产业创新高地、后工业文化体育创意基地,建成具有全球示范意义的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在北京生态涵养区这块宝地上,首钢这片钢铁能保则保,能用则用,采取保护式修补,将功能活化,注入新的城市功能。实现了从物理更新到内容更新。
首钢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工业遗产空间必须适应现代人办公生活需求。工业遗产空间的再利用,也给当代人带来更多生活的可能性。工业遗产是有生命的,这生命还在延续。
首钢改造
复兴靠的是有活力的年轻人和有活力的产业。按照新一版的北京总规,首钢将建成首都的国际人才社区之一,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兴产业聚集在首钢。
单霁翔早年履历曝光,居然当过八年工人
“首钢在我们眼中都是大型企业,是非常神圣的,首钢工人穿的工作服,在街上一走很神气的。”您可能想不到,这话出自网红文博专家单霁翔之口。
在本集节目中,单霁翔不仅被路人羡慕“你看着还很年轻”,而且自曝:我当过8年工人。不仅如此,他还是首钢的亲属呢,他哥哥就是首钢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