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非主流标题不难看出出自小学生之手,没错,是小学生时代的我的QQ空间介绍——沿用至今。
当时忘了是从风靡一时的心情网抄的还是从哪复制的,总之很符合青少年热爱朋友的心理,今日发现,此话成真。
在我留言板持续留言的,这些年一直有联系的朋友,都还在我身边,重要的人越来越少,重要的人越来越重要。
毕业后踏入工作,基本上遇不到新朋友,都靠旧朋友在撑。我多少算幸运的,大部分朋友都在同一个城市,还和一个好朋友住在了一起。
但不得不承认,工作本身、金钱渴望、一定程度的peer pressure和提上议程的“相亲”,都在削减友谊的比重。或是地理距离,或是自然而然的不联系,我们或主动或被动的选择了更多时刻和手机相处、和自己相处。
所以那种情感很旺盛的爱情、友情小说,都叫青春文学;成年人的读物,是工具书、效率书、职场规划书、历史经济书。
但人天然就是群居动物,以前住低矮小区住胡同住院子,还有邻里往来、亲戚走动,现在我们住上一年,由于作息不同,合租室友的脸可能都看不到几次。所以我们这一代的群居性,在B站的弹幕、王者的开黑、狼人杀、剧本杀里面体现。
和新认识的陌生人聊的热火朝天,和好朋友一年见一次,大概是我们的常态。
或者手机玩的热火朝天,和好朋友一年都见不到一次,这种常态…….
友谊的比重,就因此显得下降了。
但当我翻看留言板,我突然发现,在我人生的大小时刻,朋友们送来了祝福:生日、考研、集体活动、偶尔的想念。
鼓劲、夸赞、矫情、小哀伤,都被留言板温柔的包裹了起来。而看到后面我发现,我已经没有在看内容本身了,我在看的是那几个持续出现、现在还在我生命里的ID。
心里想到的是没出现在我留言板,但平时会见面、聊天,现在还在我生命里的人。
重要的人越来越少,重要的人一直是这些人,重要的人更加重要。
时间过去,此刻的我看留言板和以前不同的是,我已经基本上不会对失去备注的ID(删除了好友、不再熟)或留过一次真挚的言但早已不熟的人而惋惜了,Ta们都是过客,而我人生中真正重要的朋友们,Ta们还在,这就够了。
那些年,ta们在关键的时刻给我陪伴和力量、关心,这些让ta们重要;
现在,ta们不需要对我说任何煽情的话,随便聊天说点什么互相给动态点个赞,ta不在我身边,但还在我生命里,这一点如今最重要。
久伴之人已久驻我心,存在本身,即是陪伴。
茫茫人海中有一些可以依靠的后背,想起来倍感温暖的脸蛋、可以随时吐槽的对话框,二十来岁,匆匆忙忙,幸福简单。
———————————————————
作者简介:
阿婉,98年生人,地铁生态观察家,未来的口译译员。
翻译现役选手,第N次减肥中,轻度努力人格。
Focus on the one most important thing.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