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只会长成它所希望的那样,而不会迁就所有用户。
微信的问题很多,但还是免不了被迫使用。大多数人每天用的最多的还是微信。
封闭也好,开放也好,微信坚持着自己的道路。
《简约之上》书里把用户分为专家型用户、随意型用户和主流用户三个层级。
专家型用户愿意探索你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会给你提出各种改进建议。他们希望看到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前所未有的技术。即便拿到的是一个从未见过的产品,他们也会摆出专家的态度。换句话说,他们舍得花时间研究新产品,探索产品的新功能。
专家型用户十分罕见,有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会将产品用得超出设计者的预料。
就微信而言,我个人就处于这个层次。我会很高兴尝试微信的新功能。比如之前出的微信小游戏,我就第一时间尝试了主推的《跳一跳》,还借鉴了其他人的「作弊脚本」,一下刷了1000多分,在好友排行榜上遥遥领先。
我还曾经尝试用微信的收藏功能和标签功能制作GTD时间管理系统,在微信上完成项目资料搜集、任务安排(当做Evernote使用)。
第二类可以叫做随意型用户。他们可能使用过类似的产品或服务。他们有兴趣使用更高级更复杂的产品,但却不愿意接触全新的东西——要想让他们认可新功能,那么新功能必须足够简单。
这类用户虽然数量不少,但都缺乏主动探索新功能的兴致,学习意愿并不强烈。他们在使用微信的时候,可以尝试微信的新功能,但稍一觉得麻烦,就会放弃进一步努力。
最大的一个用户群体是主流用户。他们自己不会因为你的技术而使用你的产品,使用你产品的目的是完成某项任务。他们会掌握一些重要功能的使用方法,但永远不会产生学会所有功能的想法。这些人的口头禅就是:“我的手机只要能打电话、能发短信就行了。”
大多数人属于这一类。使用一款产品,仅仅是因为生活中的某个问题需要解决,而你的产品恰好出现在他的视野范围。
那么哪种用户是典型用户呢?
答案是主流用户。而且,即便过了很多年,某个用户的类型也很难发生变化。使用产品本身的态度,远比使用时间长短更能影响到用户的类型。
微信的主流用户是什么样的?很多人都是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才接触到微信,他们用的最多的功能就是聊天和朋友圈。
而像@momok这样能够有理有据写下微信到底哪里不好的用户,也就是专家型用户,是少数中的少数。
微信永远只会为主流用户设计,不会聆听专家型用户的声音。
微信主流用户不需要外链,他们只要能看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就行,才不会关注所谓的开放互联网。
微信主流用户不会考虑二维码到底强没强奸自己,他们只在乎扫码后能不能没有错误地完成任务。
微信主流用户也不会太关注聊天记录能不能导出存档,他们只要求想聊天的时候能够找到人就行。他们也没有太多的隐私保护意识。
这么说并不是为微信洗地,微信本身存在着很多问题,也确实让人糟心,比如缓存越用越大,字体丑陋无比,语音滥用,办公化。
但是,作为一款国民级的应用,它的每一个功能变动,即便是字体的改动,也会影响无数人的生活。
微信永远不可能为专家型的用户设计,它只能优先并始终以普通主流用户为设计对象。
对于主流用户来说,微信成为一个
封闭的王国也能接受,他们愿意做微信的臣民。
- 这里,有你认识的朋友(通讯录)。
- 这里,可以了解朋友们的动态,分享故事(朋友圈)。
- 这里,可以看遍无数风景(公众号)。
- 这里,可以解决生活中所有疑难杂症(小程序)。
- 这里,可以与五湖四海的朋友把酒言欢(群聊)。
- 这里,可以把一切喜欢的东西带回家里(收藏)。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王国,生老病死皆有所养,即便这么做意味着丧失自由。
即便这么做会让专家型用户讨厌它。
图片源于pixaba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