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亲节,有人这么描写父爱:“父爱如山,高大而巍峨,让我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爱如天,粗旷而深远,让我仰而心怜不敢长啸;父爱如河,细长而源源,让我淌不敢涉足。父爱是深邃的、伟大的、纯洁而不可回报的,然而父爱又是苦涩的,难懂的、忧郁而不可企及的。”这是典型的中国父亲——可以为子女舍弃一切,却不愿对孩子说一句“我爱你”。
这样的父爱是孩子需要的吗?不,肯定不是,爱不仅仅体现在行动上,还要体现在言语上,身体接触上。特别是孩子在幼儿时期和小学阶段,他们的情感发育系统比较缓慢,是体悟不到父母背后所做的一切,能让他们体悟到的是最直接的,父母与他们言语交流多少,拥抱、爱抚、拉手经不经常,这是他们体悟来自父母的爱的最直接的方式。
那么要改变我们这种不喜欢表达爱的传统观念难不难?很难,至少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很难,大多数父母其实是知道爱需要表达,但是总是不愿意作出改变,认为自己几十年的习惯了改不了,或者就自我感觉良好,从来没有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六一毕业典礼的时候,安排了一个“父母有话说”的环节,让父母录一个视频,说说想对孩子说的话,给孩子的最后一个六一儿童节一个美好的祝福。尽管提前了一个星期安排,但是录了视频给孩子的才一半,爸爸给孩子录视频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是非常可悲的,但这就是农村教育的现状——父母不愿意学习,教育是妈妈的事,爸爸与孩子几乎没有沟通。
那就从孩子开始吧!开学初给孩子们上了一节《如何建立三间精神小屋》的班会课,这节课其中一间精神小屋就是“表达需要”,就是要让别人知道你的需求,不能让人去揣摩你的心思,表达需要不是一件可耻的事,相反,它还是一种能力。同理,爱也要表达出来,表达爱也是种能力,把爱表达出来,才能得到回应,在互相表达之中感情越来越深。
父亲节前,我也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份作业——录一段视频,向爸爸送去节日的祝福,向爸爸表示感谢,向爸爸表达爱。这看似简单的事,做起来却是非常难,很多孩子想好了就来找我录,但是摄像头一打开,又统统忘词了,最后没有办法,只好让他们把词写下来,我拿着词给他们说;有的孩子是周末在家完成的,据说本来是想照着稿子念的,但是一遍一遍不满意,反复录,最后把稿子都背下来了;有的孩子录好了,过一两天想了想又来找我重录;有的孩子一直都不敢面对,因为平时跟爸爸沟通少,真正要说的时候又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有的孩子的家庭是重组家庭,与父亲有隔阂,不愿意录这个视频,我对这类孩子表示理解,但是我跟他们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照顾好了你妈妈,你也可以表示感谢的;还有几个孩子选择自己单独发视频给爸爸。
截止父亲节前一天,孩子们都录制了视频,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向父亲表示感谢,表示关爱,表达祝福,表达爱。还有的孩子勇敢地说出:“爸爸,我爱你!”这当中,不免有些孩子第一次向爸爸表白的,爱要勇敢地说出来,这已经完成了一个超越,他们成为了爸爸们的榜样。
有的人说,花一两个星期做这样的事,视频录了又录,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用?是啊!有什么用呢?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会理解父亲的不容易,孩子们会反思自己与父亲的关系,爸爸们看到孩子们视频也有助于缓和他们的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他们会明白,爱需要做出来,还要有身体的接触,更要说出来。然后再加以后期的指引,如果他们能成为懂得去爱、会分享爱、会表达爱的人,这样,这件事情就是有意义的。
寄于此文,与所有的父亲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