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Smile教练-幸福探索教练故事第3篇
每场教练对话都唯一,
每一个客户都最特别。
-1-
缘起
莉莉约了教练大梅,她最近被自己的暴脾气困扰,想找教练探究一下背后的原因。
工作中她是个称职的项目经理,带领团队组员披荆斩棘多次完成艰巨任务,大领导对她赞赏有加。
一次全公司的项目竞赛,几个项目小组同台呈现,她和项目团队出色地完成任务,大家都对结果充满期待。没想到打分结果出来,小组排名倒数第一!这明显太不公平了!莉莉看到分数的那一刻就火山爆发,情绪激动的表达了不满。虽然后来莉莉做了些心理调整,平复了情绪,可当时那股子气堵在胸口,忍不住爆发的可怕场景,让她心有余悸。
后来又有一次,类似场景再次重演。莉莉不禁思考,自己究竟怎么了?
-2-
教练约谈
莉莉找到教练,希望能回头看看:到底是什么,让自己从一贯冷静沉着顾全大局的稳重形象突然失去了控制?她觉得这是一个修炼自己的路口,希望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情绪能更稳定更平和一些。
大梅教练听了莉莉的讲述,邀请莉莉思考“情绪更稳定更平和”对她的意义。莉莉觉得这样能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定平和,也看到了人生需要修炼的功课。
教练邀请莉莉去体会,假如真的就达到了那个成熟稳定的状态后会发生什么?
莉莉觉得一定是自己穿越了内心的卡点,也会更好的去理解包容他人,实现了一种新的生命 状态。
…………
教练和莉莉再次确认了此次教练对话的目标:去探究情绪背后的原因,更好的认识自己,让自己能更爱自己更爱他人。
接下来,莉莉跟教练描述了“火山爆发”事件的具体经过。她多次强调了火山爆发的场景,提到了激动的情绪,想知道究竟怎么才能让情绪更稳定更平和。
听到这里,大梅意识到客户很在意自己发脾气时候的坏情绪,也听到客户想要让自己不要再出现类似情况。她担心客户一直陷在这样的坏情绪和坏状态中拔不出来,于是尝试让客户去看向她希望的未来,试图让客户换框。
于是大梅问莉莉:“假如你已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能够更稳定更平和的面对这些情况,那时候的你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可以看到,大梅使用了“as if”的“假如”框架,尝试把莉莉从现在那个容易爆发,不会控制情绪的莉莉身上跳出来,将视角看向未来,让莉莉成为那个已经学会克服坏脾气和已经会调整坏情绪的、善于控制情绪的莉莉。并邀请她去体验自己变化后的场景,从而让客户更有资源来激发自己改变,来看到不同。
-3-
常用模式
这就是埃里克森教练对话中很常用的方法:
1、使用成果框架,将客户负向的内容转换成正向的陈述,既然客户不想要xxx,那就询问客户想要的是什么呢?
2、用“假如”框架来帮助客户创造未来已经“变得更好”的自己的场景体验。
3、让未来已经“变得更好”的自己带着更高的能量状态,来给现在“存在困惑”的自己提出建议和方法
4、让现在的自己生发更多的觉察,看到未曾发现的盲区。
未来导向,有一个刻板的认知误区是只能去看未来愿景,而对于过去的、负向的、深层次的“问题”就不能看。所以导致在很多教练对话过程中,遇到客户说负向的内容,教练就马上很警觉,条件反射就要“负转正”,生怕客户陷入负面的情绪不可自拔。
常见表现就是:
1、不敢重复和强调客户的负向内容的词语;
2、不敢跟客户去探究负向内容背后的深层含义;
3、遇到负向词语第一反应是要给客户拧成正向词语;
4、赶紧用各种“假如”框架将客户从负向内容中“逃离”,引向未来“美好”的状态中
-4-
每次教练对话都是唯一
虽然这样的方法多少也能给客户带来一些新的发现和体验,但是千人一面,不同的客户用相同的方法,往往就不一定能帮助客户找到最想要探索的内核,而对于教练来说,也只会在同一个套路里重复。
那么当客户说了负向词语的时候,教练一定要负转正吗?
答案是否定的。
同样,当我们运用未来导向来帮助客户进行探索的时候,只能是看向未来愿景吗?
答案也是否定的。
关键取决于客户想要的目标,而去选择未来导向究竟去看什么。
未来导向并不是说过去的、负向情绪的、深层次内容的不能看,如果客户的目的就是想要通过看负向看过去,来探索自己深层次的需求,看到自己的价值观,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那么这样的看过去,看负向,也是帮助客户看未来。
当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逃避负向内容,拉着客户看愿景,对于客户来说,他的问题依旧没有解决。而这个时候也没法真的进入想要的未来获得体验感。
未来导向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种态度
如果教练时刻记得,每一次教练对话都是唯一,每一个教练客户都最特别。那么当教练与客户同在,聆听客户内心真的那个需求的时候,就一定能找到那个最适合客户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