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简友广场
观《流浪地球》~~场面~情感~人性~文化

观《流浪地球》~~场面~情感~人性~文化

作者: 星星之火HJ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3:49 被阅读0次
观《流浪地球》~~场面~情感~人性~文化

1.影片宏大的场面

灾难片我们看过很多,有事件级的,比如<泰坦尼克号>,<飓风营救>。有探险的,比如<狂蟒之灾>,<侏罗纪公园>。有以国家为背景对象的,比如<釜山行>,<日本沉没>,有超越国家的科幻灾难片,比如<2012>,<世界末日>,还有这次的<流浪地球>。

有人说,人们之所以喜欢看灾难片,是它宏大的场面。现在的影视技术越来越强悍了,加之各种特效,让人身临其境。

大场面同样激发我们的情怀,<流浪地球>的热潮之一,正是在于第一次让中国人站到了全球性灾难应对的主角之中,不再是美国主导人类的命运,不再是某个无厘头的,先颓废后雄起的美式英雄拯救人类。当我们看到中国的标志满屏地刷,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杭州…,确实有着无法表达的亲切感。

2.真实的代入感

以特效吸引人,是科幻,神魔,历史,战争等很多题材电影的吸金重器。当它们与灾难片结合,真实感就成了升华的催化剂。人们对灾难片的那种喜欢,是复杂的情感表现,它源自于内心对未知灾难的恐惧下,那种既有代入感,又可以置身此间外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到,以科幻为背景的影片,都会基于某些科学事实让你感到它的真实性。当年我在看2012时,曾经真的有那么一瞬间,彷徨着世界末日是不是真的会在那一刻到来?

<釜山行>,<铁线虫入侵>中有医学和生物学的一些内容。<2012>,<世界末日>以及这次的<流浪地球>,里面出现了大量的天体物理,地球物理的内容,比如该片热映后,木星,宇宙速度,洛希极限等都成了人们热搜的专业名词。基于专业知识对其进行科学计算分析的文章也非常之多。其实,科幻片正是基于某些科学依据加上创作者的想象写出来的,它有科学依据又有文艺作品的夸大,我们没有必要去纠结它的科学性,就如同,百家讲坛中<品三国>里易中天先生讲到的要分清历史真相和文学形象,我们也要分清科学真相和文艺对象。科幻片的创作目的并不是阐述科学道理,那是专业论文要做的事情,文学作品关心的是创作出引人入胜的情节,科学依据只是它的素材而已。当然,基于兴趣去研究科幻片中的科学原理并非没有意义,它让我们普及知识,哪怕只是出于好奇和兴趣。就像也有很多人去分析三国演义中那些编出来的故事的真实性,计算草船借箭的物理可行性等等。

3.人性和情感的扣问

如果仅仅是基于科学让人有真实感,科幻片就够了,但是这太过于轻松,科幻中带有灾难题材是扣人心弦的重要元素。人类是渺小的,不仅对于自然,整个宇宙,就是对自己的认知也是冰山一角,人类有着太多未知的,不可控的东西。源自于真实感下的恐惧和最终必然会超脱灾难的那种状态,是灾难性科幻片吸引人的魔力。

在灾难和不可抗力面前,我们会变成什么样?还可以有什么?在灾难面前才能最彻底的表现人性,反思人生,生命,存在,意义,这才是灾难片的高潮。

在<流浪地球>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真实,户口和朵朵在亲人和全人类的抉择上,是有内心斗争的,他们并非毫无波动地舍小家保大家。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意义,那就是希望和家园,家人,这是这部剧的情感和人性主题。而在意料之中的,灾难中必然有牺牲,有伟大的舍弃和大无畏的精神,值得肯定的是,这是此类题材必然要有的,只是它自然地表达了。

4.感受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观《流浪地球》~~场面~情感~人性~文化

(1)情感

情感是灾难片的主题,我们看到这部片子主打的是亲情以及人类之于地球家园的大爱,这是中国人或者说东亚人的思维方式,如果换做是美国大片,爱情是必然少不了的,由此,我们可以窥探出中西方,或者说东亚和欧美文化的差异。

对于那些来源于真实事件的,比如<泰坦尼克号>,<唐山大地震>,灾难的发生和后果已经是历史事实了,我们所揪心的是其中的点滴故事,所以此类影片是从事件中的普通人物,对于东方人来说,看中的是如何挖掘人性和人心,而西方人更乐于从中发掘情感,特别是爱情,以至于很多朋友说,爱情和浪漫始终是美国大片中不会缺少的,很多时候我们更倾向于把<泰坦尼克号>看做一部爱情电影,同样来源于真实历史事件的<珍珠港>也是如此。

中国和美国一样,也是一个崇拜英雄的民族,但是美国的文化是人性的自由,所以在美国灾难片中,往往关注的是普通人物的个人情感在灾难面前的变化,当然这其中有大爱,有无私,甚至是牺牲,但支撑它的是对家庭的爱,对自由的向往,表现的是个人真实情感的流露。所以最后总会有他的爱人和家人出来相拥热吻。

在中国人的人生观中,个人的情感,小爱是必须让位于大爱的。虽然从情节上,我们会类似地看到家庭的情感,但我们去读去体会他们的内心,表现出来的,绝不是简单的个体情爱,而是大爱。中国的英雄有时候也称之为侠,何为侠?金老先生在他的作品中通过郭靖杨过有过表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可以体会一下这种差异所抒发的情感共鸣的不同之处。

(2)信念的力量

观《流浪地球》~~场面~情感~人性~文化

展现信念的力量,这是东亚文化的共同特点。从<日本沉没>以及<流浪地球>,我们看到支撑着信念的是什么?希望,家园,重要的人。这一点上,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和日本文化中都有深刻的表现。我们看日本的动漫,从<圣斗士星矢>到<火影忍者>,“守护”,“希望”,“信念”,“重要的人”这些词不断地出现,这是支撑人们在不可抗力面前支撑下去的原力。

面对生存的抉择,谁活下去,谁做出牺牲?

情感是灾难片的灵魂,是人类对于不可控力的恐惧的寄托。

(3)人性的揭露

中国人在灾难题材中,直白赤裸地揭露人性是有一个过程的,总体上是扬善重于揭恶。在这一点上,美国的大片对于人性的弱点乃至于丑恶面的揭露是直白的,甚至我们的邻居韩国,在<釜山行>等影片中的人性揭露之深刻,让我十分震撼。

中国的文化中,主流是倡导扬善和劝化的,这是儒家和入世佛家文化的影响,而在面对不可抗力,尤其是自然之力时,强调的是内心的放下与豁达,这是道家和出世佛家思想的影响,我们可以回想一下<2012>中那个巨浪席卷西藏雪山,活佛淡然处之撞击最后一声钟的场景。但是,中国人很少赤裸裸地揭露人性之恶,即便揭露了,也是在作为反衬典型而不是人性真实典型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只有法家是直面人性之恶并揭露的,人性脆弱和罪恶面如果成为了普通的,真实的典型,我们的内心是会引起彷徨和焦虑的,这不是中国人希望从灾难片中得到的,我们希望得到的是,真实的残酷的过程,但却是正面的结局,即便不是完美但却是有希望的。

西方的文化是自我否定式地重塑,基督教中我们最常看到的场景是,基督徒向上帝忏悔,易中天老师说,上帝在他们的文化中是五行的高于人类的存在,他们的忏悔是一种内心独白,是反求诸己后的重生。从这个角度看,西方人并非不重视信念,只是这个信念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上帝的力量带来的信心。有人说中国人也有啊,比如某某人在佛前忏悔,在祖先牌位前思过。那是他们有过失的时候,并不为把它作为一种日常的宗教行为,中国人平时在神佛和祖先面前最常说的是,保佑。

再回到这一节的话题,同样的题材,中国的灾难片更加扣住了我们的内心,我们不仅仅是看了一部灾难背景下的感情片,而是经历着一场内心的洗礼,渡劫般地洗礼。

总结来说,西方的灾难片,是灾难背景下家国的英雄个人;中国(东亚)的灾难片是个人在灾难背景下的家国英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流浪地球》~~场面~情感~人性~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co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