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作者: 白沙小学程利娜 | 来源:发表于2019-12-05 13:04 被阅读0次

      今天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伯牙鼓琴》,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不大。

    这篇课文虽然是文言文,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注释进行理解,因此我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知音”上。理解伯牙摔琴之举及其次举背后隐喻的含义——子期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故破琴绝弦。

    在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然后从课文题目入手,理解课题含义,抛下悬念是什么原因让一代弹琴高手痛下这样的决心呢?

    其次,在读诵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两个问题,一是你读懂了什么?二是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子期互为知音的一句话。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意思,引导学生理解知音,一个善听一个善弹,这就是知音。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伯牙他会缺少赞美吗?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呢?

    三是引导学生品味知音之情,这是难点。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在备课时我花费的时间最多,也是最用心的一个环节,怎样让学生理解伯牙与子期互为知音,情投意合,我设计了几个情景教学:(一)是伯牙听不到子期的赞美和听到了子期的赞美心情分别是怎样的?让学生品味出伯牙遇到知音后狂喜的心情;(二)是如果你是子期听到伯牙弹琴你是怎样赞美的?让学生体会子期和伯牙心灵相通,是一对情感共鸣的知己。(三)是师生扮演伯牙和子期的一段对话游戏伯牙(师扮演读),子期(学生扮演读)老师与学生对话,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反复诵读,在读中品味这种知音欢聚的融合与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高山流水,那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训练学生以排比的句式仿造课文说句子,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中让学生明白知音就是世界上最懂你、知你的那个人。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有感情朗读,让学生真正明白课题“绝弦”的深刻含义。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伯牙那份知音难求的情怀,我还搜集到了子期死后,伯牙写给子期的一首挽歌,在一曲《高山流水》乐曲中,师朗读这首短歌,再次升华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尾声时,通过欣赏《高山流水》乐曲,让典雅流畅的琴声浸润学生的心灵。由此我想到只有教师切切实实地做到走进文本,理解文本,才能带领学生在文本中自由的穿越,自由的飞扬。

    总之,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感到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有些内容有些词语和句子的处理有点浅显,有的甚至一带而过,今后我会在自己的课堂中好好反思,努力把遗憾降到最低。

相关文章

  •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今天我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了《伯牙鼓琴》,这是六年级上册第七组教材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

  • 《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初次见识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这篇文章我把重点放在...

  • 《伯牙鼓琴 》教学反思

    《伯牙鼓琴》选自《列子·汤问》,故事感人至深,却只有5句话,77个字,而这77个字里却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感人肺...

  • 从鼓琴到听琴,再到摔琴的语言密码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从鼓琴到听琴,再到摔琴的语言密码 文本解读 《伯牙鼓琴》是选自《吕氏春秋》的一篇小...

  • 伯牙鼓琴。

    在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上大夫伯牙是一个很会弹琴的人。每一个听了他弹琴的人都叫他琴仙。 一天,他外出执行任务。他走到一...

  • 伯牙鼓琴

    在春秋战国时,在晋国的上大夫伯牙是一个很会弹琴的人。每一个听了他弹琴的人都叫他琴仙。 一天他外出去执行任务走到一条...

  • 麟阅读|伯牙有其它选择吗?

    ——《伯牙鼓琴》小古文阅读 例行公事,晨读小古文,今天是《伯牙鼓琴》。 “妈妈,为什么伯牙要破琴绝弦呢?”这可是小...

  • 2018-05-20

    伯牙绝弦 未知 · 佚名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 【微史话13】知音难觅,知己难求

    “知音”一词,源自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 俞伯牙与钟子期

    俞伯牙 钟子期 ​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伯牙鼓琴》教学反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ed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