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铭记与超越:《寻梦环游记》及其它

铭记与超越:《寻梦环游记》及其它

作者: 粒雪NEVE | 来源:发表于2018-05-14 17:13 被阅读0次
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1

不知为何,去年朋友圈被《寻梦环游记》刷屏的时候,我的大脑蓄意闹别扭,自动屏蔽了它。唯一留下的印象是:这是一部动画片。它很催泪。

于是,五月的一个星期五晚上,老公在书房虐电脑,我在客厅虐电视遥控器,在点播窗偶然看到了它,就点开了。嗯,大半夜的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一群骷髅在屏幕上又哭又笑,又唱又跳,其实满诡异的,然而居然越看越暖……看完了,才发现朋友圈所言皆不虚。这是一部非常、非常感人的动画片。是非常、非常、非常好的,关于死亡的教育。

看完了以后,才明白那句近来广为流传的金句原来出自这部电影:只有当一个人被彻底忘记时,他才真的死了。

借助一部电影来消除我对死亡的畏惧,这是一件神奇的事情。当然亦并不是这样简单。长久以来——或许从幼时的我亲眼目睹了人的死亡开始——对生与死的迷惑与探究,便深藏于内心,如今只不过抵达了这一个点罢了。

2

在亦长亦短的数十年中,其实也有一些自己的悟与得:有一些人,特别是亲人,他们即便已经去世,却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他们活在梦里,活在家人的不断讲述里。甚至就活在我们身边。

想起家人近期在做的那个功课——为爷爷奶奶百岁冥诞而编的那本纪念册,便越发觉得心里是暖的:只要没有被生者忘记,逝者便没有真的死去。那么,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以及曾祖父母和曾外祖父母们,所有已逝的亲人们,也都还在另一个世界里,平安喜乐地活着吧。

母亲节给家人打电话时,很努力地表达了,我所认为这本书存在的意义:因为即使是自诩的“书香门第”,如今除了少数几个素爱拽文的家人(如我爸,我哥,我)以外,其实绝大多数人,是不会写出来甚至说出来的。中国人是没有可能煽情地拥抱,亲吻,说“我爱你”的。那么,即使是一场隆重的纪念,也无非就是聚在一起焚纸,磕头,或许放个“焰口”,必定吃顿大餐,再顺便扯扯闲谈罢了。而这次软硬兼施的“家庭作业”,却给了每个人一个机会,正面抒发心中的所思所念,于是可以明明白白看见,掩藏在粗糙的生活背后的,每个人心中的爱与痛。

文字的意义在于更端庄的显露,在于更长久的保存。它让你看见自己和他人的内心,撇去浮在生活表层的鸡毛蒜皮,丢开一切琐碎的计较,达成情感上的连结。所以,文字其实是很重要的。它跨越时间、空间,超越死亡而存在。

3

冥冥中似有天意,第二天上午才发现,是5.12,汶川地震十年。

经过一夜透雨,星期六的早上,阳光和煦,微风拂面。我晃悠在去菜场的路上,一边用手机翻朋友圈,看到成都人都在刷屏5.12。十年了,潇潇洒洒打麻将吃火锅串串儿的川人,其实从未忘记。

去菜场是为了补采购几只松花蛋——婆婆去菜场买菜回到家,才发现小拖车里的一袋子四个松花蛋不见了,应该是被哪个贪小便宜的小毛贼拎跑了吧……

抬头看看四周,蓝天绿树,小区里曲曲弯弯延伸的石板路和两旁的绿草——忽然又不自觉地微笑了起来。

我没有经历过512,但感受过雅安地震,也感受过九寨沟地震,对那种无助的恐惧,是印象深刻的。将这种恐惧放大一百倍,或许便是十年前的5.12吧。

经历过灾难的洗礼,连这些烦恼,亦成为可贵的人间烟火中的小乐趣了。而死之于生的意义,爱之于生的意义,便是在这里吧:

因为无法征服,所以努力超越。

因为无法挽留,所以用心铭记。

真的有些庆幸,前一天晚上看了《寻梦环游记》。

4

唯觉不足的是,电影里所述的关于“血亲”的观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能抵达的高度与广度,都在飞速延伸。绵延上千年乃至数百年的家族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亦不断在演变,在抛弃与新造之中。家庭成员的渐行渐远,血缘关系的渐次淡薄,从相濡以沫到相忘于江湖,乃成不可逆之势。那么,我们又拿什么去超越死亡呢?

这一点,可能墨西哥人还没有意识到吧。不然大概有必要去那个世界商议一下,修改一下规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铭记与超越:《寻梦环游记》及其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ej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