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有很多名词,“影像时代”便是其一。和文字不同,影像是在近代才活跃起来的一种视觉符号。这一切要从摄影术的发明说起,摄影的诞生大大开拓了视觉领域。
原始时代的人,大概就有了“影子”的意识:阳光下各种物影,水里的倒影。后来镜子的发明,人们又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埃及人就用磨平的青铜做镜子。镜子大概是第一个人类创造的“摄影”物件。
公元前约五百年,我国学者墨子和他的学生,记录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这应该是最原始的相机原理。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终于有了“如何把‘像’保存下来”的切实愿望。小孔成像,即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挡在墙体与物之间,墙体上就会形成倒立图像,这种现象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后来为了使成像更清晰,木板和墙组成的双面空间变成了四面封闭的箱子。箱可大可小,无光线,固名“暗箱”。我们今天使用的照相机机身,就可以看成是一个小型暗箱,镜头光圈便是成像的小孔。
暗箱暗箱开始的实际用途是辅助画家作画。1611年,德国人约翰尼斯·开普勒发明了一顶可移动和拆卸的帐篷,人置身帐内,利用帐壁的“小孔”投射进来的影像作画。最初的影像是倒置的,后来加了反光镜装置,影像变成正的。1807年,英国人贺拉斯·沃泊尔研制了体积更小更便携的明箱,人们可以不用钻进箱内,在箱外通过棱镜就能观看图纸上的影像,这就是现代照相机的原型。
明箱暗箱“成影”是一个物理现象,如何“存影”则属于化学现象。和所有人类发明一样,摄影的诞生也是漫长的科学技术积累,加上几个关键人物的灵光乍现。这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有法国发明家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 Daguerre)和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William Henry Fox Talbot)。
早在1614年,就有人记录了硝酸银在受到阳光照射后会变黑的现象。 1727年,德国人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经过实验发现光与银发生作用可产生影像。19世纪初,英国人托马斯·韦奇伍德试图在一张金属板上捕捉永久性影像时没有成功。1824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塞福尔·尼埃普斯成功捕捉到了一个永久性印象,尽管十分模糊,后来也没保存下来,不过这使他信心倍增。终于在1827年(又说1826年),尼埃普斯在自家阳台用一家笨拙的机器足足曝光8小时后,一张模糊的窗外风景照由此被创造出来,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诞生!人类第一次将眼见之物用影像“直接复制”下来,其历史意义的伟大,我们今天可能很难想象。
《窗外风景》作者:尼埃普斯1829年,尼埃普斯和达盖尔合作,两人共同研究和改进摄影术。1833年,尼埃普斯病逝,达盖尔继承了其研究成果。后来达盖尔改进了显影材料,使成像更清晰,曝光时间也从最初的8小时缩短到可接受的30分钟。然而在1839年公布的“达盖尔银板照相术”中,尼埃普斯的名字却被完全忽略了!名誉和利益全归达盖尔所有。后来这项发明的版权又被法国政府收购,给予补偿后,公之于世。戏剧性的是,其他国家的人可以免费使用“达盖尔银版照相术”,唯独英国人得花钱购买。这大概有国家之间的恩怨,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摄影发明的版权之争。
在法国政府宣布了“达盖尔摄影术”的几天后,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就写信给法国科学院表达异议,因为塔尔博特的摄影研究几乎和达盖尔同时进行,不过确实法国人公布的更早。摄影史一般由“达盖尔摄影术”公布的1839年为起,影像时代从此拉开序幕。
1841年,塔尔博特为他发明的“卡罗版摄影术”(Calo Type)申请了专利。卡罗尔摄影术虽不及达盖尔照相术清晰,但它有负–正片之分,可以做到复制多张照片,有利于影像的传播。从成像原理上讲,现代照相术正是继承了卡罗版工艺。
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摄影先驱们又探索出多种成像工艺。愈发清晰和快捷的影像记录,帮助人们抵御时间流逝并延伸视野至世界各地。
参考文献
《世界摄影史》作者:顾铮
《加德纳艺术通史》湖南美术出版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