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千年一叹》感悟一种情怀

读《千年一叹》感悟一种情怀

作者: 渡口_6cdd | 来源:发表于2019-03-02 22:49 被阅读0次

        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巍然屹立的柱廊,仍显示着神庙当年的英姿。余秋雨先生说:“希腊文明是在它的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但是,当希腊文明的黄金时代过去之后,它还在。这是一切遗迹的大幸还是大不幸?伴随过自己的辉煌已一去不复返,自己只能带着悲怆的记忆,立于衰草残阳。”

        巴特农神庙残损的柱廊不会忘记它所经历的每一次浩劫,被掠走的雅典娜浮雕群不会忘记一切野蛮行径对文明的践踏。希腊文物的守护者和文明的传承者更不会忘记历史留下的耻辱。他们在巴特农神殿门口在向全世界的游客呼吁,把巴特农神殿的精华雕刻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请回来。

        他们的理由写得很强硬:这些文物有自己的共同姓名,叫巴特农,而巴特农在雅典,不在伦敦;这些文物只有回到雅典,才能找到自己天生的方位,构成前后左右的完整;巴特农是希腊文明的最高象征,也是联合国评选的人类文化遗产,英国可以不为希腊负责,却也要对人类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负责。文末还引述了希腊已故文化部长曼考丽的话:“我希望巴特农文物能在我死之前回到希腊,如果在我死后回来,我一定复活。”

        这是希腊人对自己国家的一种情怀,这种情怀让我想到了圆明园,想到了流失国外的众多文物,仅说说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开始流失海外。一个多世纪来,几经周折,八件国宝陆续回归,但仍有四件现在下落不明。这种情怀让我想到了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期许。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人,一个为了祖国文物的回归,死后也要复活。一个为了国家的统一,九泉之下也时时牵挂,不忍冥目。他们有太多的相似。

        这种情怀朴素,但让人动容。试想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的中国,会写出怎样的诗篇?也希望看到曼考丽女士复活的一天。

                                2019年3月2日凡

相关文章

  • 读《千年一叹》感悟一种情怀

    希腊雅典的巴特农神庙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如今庙顶已坍塌,雕像荡然无存,浮雕剥蚀严重,但巍然屹立的柱廊,仍显...

  • 读<<千年一叹>>感悟文化传承

    一直喜欢余秋雨的书,读他的书,总有一种智者带你游历世界各地的感觉。整个旅途,你不仅能欣赏到各地绮丽的风光,...

  • 千年一叹之所谓情怀

    世上最美的画面莫过于我心深似海,而你宛若明月,就这样彼此共享天地,让所有有意无意的人尽收眼底。这也许就是一种...

  • 读《千年一叹》

    书中说的是余秋雨在一次叫做“千禧之旅”的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本次旅行的基本路线是“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

  • 读《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是余秋雨记录自己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经历的日记。 他的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

  • 《中国文脉》读后感

    一直喜欢读余秋雨的书。《文化苦旅》、《千年一叹》、《霜冷长河》以及《行者无疆》都仔细读过。 读余的文字,是一种精神...

  • 初读《千年一叹》

    我第一次读余秋雨的书。 高中时学过《道士塔》,可惜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和我一样不喜欢他,觉得一个文化人整日出没于青歌赛...

  • 读《千年一叹》_自序

    刚好有时间,跟着余秋雨的脚步,丈量及心路体验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 《千年一叹》就是这样一本奇异旅程...

  • 读 千年一叹 有感

    这是读完之后的立刻就想写下的冲动,所以言辞混乱。多处直接用余秋雨老师的原话,勿介意。 已经很久没这么边哭边笑的读完...

  • 读《千年一叹》之感

    在前段时间读文化苦旅之前,对于余秋雨并不那么感兴趣的,只是最近突然回忆起大学时代,一位要好的同学,从她的书架上拿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千年一叹》感悟一种情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k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