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拜谒济慈、雪莱墓

拜谒济慈、雪莱墓

作者: 笔尖温度 | 来源:发表于2017-09-22 15:06 被阅读209次

    假如生命被肯定,死亡便无法被否定。造成所有苦难的原因,就是生命必然会死去这个事实。没有时间逝去带来的痛苦就没有生命。

    你必须肯定生命本来的奇迹,而不是要求生命配合的规则和条件。否则你将无法通过这层试炼。

                                                                                                            ——坎贝尔

    我们中国的文化,向来是避讳谈论不吉利的事物,当我们觉得晦气不再谈论死亡的时候,时间久了,人们好像故意淡忘了人生那个必然的终点,于是我们一天一天挥霍着时间,浪费着日渐减少的日子,不知不觉竟然过成了“寒号鸟”的生活。

    西方人好像从来不忌讳住宅与墓园之间的距离,著名的耶鲁大学也紧挨墓园,巴黎市中心塞纳河的左岸,先贤祠(Pantheon与罗马万神殿同名)也是一个著名的墓园,里面有埋葬着诸如伏尔泰、卢梭、雨果、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等先时的大师。

    西方人把墓园当作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也认为死亡是人类无法回避的现实,所以经常有人坐在墓园的长凳上,思考人类的终极问题。

    所以这次旅行,一个特殊的行程就是,在李欣频和林书明两位老师的带领下,拜谒长眠于罗马新教徒墓园的济慈和雪莱(19世纪英国三大浪漫主义诗人拜伦、济慈、雪莱,三大诗人其中有两位都长眠于这里)。

    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一次直面,并思考人类终极问题的机会。把本质问题相通了,人生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刃而解了。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0月31日-1821年2月23日),出生于伦敦,英国浪漫派诗人,他去世时年仅25岁

    我们最先到达济慈墓前,向这位英国19世界最杰出的诗人凭吊。

    这是济慈和和他的好友赛文的墓,竖在草地上。有趣的是,济慈在墓碑上没有刻名字,只刻着他写给自己的墓志铭:“Here lies one whose name was written in water”“在此长眠人,声名水上书。”

    反而是济慈的好朋友赛文,墓志铭刻着济慈的名字:“约瑟夫·赛文,约翰·济慈的挚友,亲眼见证了济慈列入不朽的英国诗人中。”

    济慈的一生,放在现在来讲,那可是励志青年一枚,济慈出身卑微,一直处在社会底层,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疾病缠身又没钱结婚,但他依旧把所有的热情燃烧给诗歌。历史一直都铭记勇于突破自己命运的限制的,激励着还在命运中困顿挣扎的人们。


    济慈墓不远处就是雪莱墓,向前走不远拐个弯就到了。

    雪莱的墓碑躺在地上,这像极了他的个性。

    因为《无神论的必然性》小册子被牛津大学开除,后来又带着16岁的少女私奔。别人的墓碑都竖着,雪莱的墓碑就要躺着,一生挑战规则,离经叛道,却能冷静地拆穿这世界虚伪的规则,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烈火般,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雪莱(Percy·Shelley,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终年30岁

    雪莱墓志铭:

    Nothing of him that doth fade

    But doth suffer a sea = change

    Into something rich and strange

    他从未消逝

    当那些过往都已沧海桑田

    他留下的是富丽与珍奇

    如果说济慈是励志青年,那么雪莱无疑是革命者。

    济慈撩拨了我们心中不敢追梦的自己,而雪莱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原始的记忆,自从亚当夏娃伸手去摘那红苹果,那颗不安分的心就向世界宣布,凭什么要对权威服从?国籍,语言,宗教,习俗从我们出生以来,就逐渐对我们层层禁锢,谁教会我们突破限制,谁就是天使。雪莱就是那个天使——路西法Lucife 。

    在墓园中,有各种各样的墓志铭,其中有一句印象深刻,“If you should think of me,smile to the nest person you see.”,“如果怀念我,凡是下一个你遇到的人,你朝他微笑即可”

    欣频老师问我们:你将来要在自己的墓志铭上面,写下哪句话?你已经活过了济慈的年龄,那这段年龄,你多了什么?

    等到有一天别人经过你的墓的时候,别人怎么形容你?我们虽然不用在乎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但是我们要对自己负责。随时对自己做一个检查,如果我今天就不在了,我是否做到了对自己的生命没有什么遗憾,我们用什么方式去体验我们的24小时。

    我的墓志铭?我感觉就像是明天就要开学,而我还在担心没写完的暑假作业。玩的时候,总觉得暑假作业不急,直到最后拖延成了我们小时候课本中“寒号鸟”的样子,生命亦是如此。

    我们似乎忘记了生命的终点要“交作业”,我们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居然花去几年的时间不开心,为了证明自己逼着自己忍受不喜欢的工作,一晃就是一辈子。到了人生的终点,发现喜欢的人没去追,想做的事没去做,也从来没为自己真正活过,而提起墓志铭,脑袋一片空白。

    就像《与神对话》中的那句话:“不要活着的时候像死了一样,到死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从来没活过。” 所以,为何提起死亡就讳莫如深,或者干脆避而不谈呢?假如生命被肯定,死亡便无法被否定。如果不对这个终极问题想明白,生活中就会缠绕着各种想不开。

    以前欣频老师上课时曾经讲过:“当你意识到死亡是那个不可改变的时间点,你唯一剩下的资产就是现在活着的时间,用钱买不到,但是人们忘记了。每一天,每一个人都是在趋紧死亡,没有人可以多要一天。那既然如此,你现在的恐惧、焦虑都有意义吗?”

    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去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忘记了自己真正了无遗憾的事情是什么。如果生命只剩一天,你想做什么?我们总认为一辈子太长,而一天太短。其实一辈子,和这一天,没什么区别。

    这次墓园之行,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时刻提醒自己,一天的24小时,怎样过才没有遗憾?

    很喜欢欣频老师教给我们的蜕变游戏,睡觉之前当自己完全死去,明天醒来,是全新的生命,当一睁开眼,我们就去感受第一次看到的地球的光线,呼吸是什么样子,脚踏在地板上是什么感受,第一口食物的美妙,感受清晨花园里的阳光,空气,鸟儿的叫声......去感受生命的美妙,去感受真正地活着。

    造成所有苦难的原因,就是生命必然会死去这个事实。只有我们不把死亡当做敌人,把死亡置于生命的对立面,而是将它作为完整生命的一部分来接受它时,才能体验到对生命的无条件的肯定。对死亡之恐惧的征服,就是生命喜悦的恢复。

    The end

    感谢您阅读本文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拜谒济慈、雪莱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mlf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