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醒来脑海中突然蹦出“乏味”一词,顿时心里一惊。这么悠游自在的日子,怎好意思说乏味呢?可是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有点乏味,每天每天地重复着,没有任何变化和新意,可不就是感到乏味、厌倦吗?
突然意识到昨天晚上偶尔的烦躁,从本质上来说也是这个原因。昨晚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看到已经九点了,想到还有任务没有完成,心中的不悦慢慢升腾。后来突然我就烦了,不耐烦地说“不写了,不写了,明天再说吧,我可累。”然后径直回了卧室。
坐在床上,我在心里反思:我到底在烦什么?使我焦虑不满的到底是什么?现在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生气的时候,我都会在内心进行自我觉察,想弄明白到底是什么令自己不满。
我能想到的是,已经晚上九点了,还没有准备好休息,这令我焦虑。在我的观念里每天晚上九点就要关灯睡觉的,八点半就要开始洗漱了,而此刻已经九点了孩子还有几项任务没有完成,注定十点才能睡觉。打破了以往的生活习惯,我焦虑。
其次,孩子白天一天没有学习,把任务都挤压到晚上,所以,一下弄到九点还没结束。这种白天松弛,晚上紧凑的节奏令我焦虑。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我白天陪他们玩耍,晚上辅导学习,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这一点是击垮我的最后一根稻草。想想自从回来之后,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伺候孩子们的吃喝拉撒,陪玩、陪运动。稍微做点自己的事情,二宝就不断打扰我。只有晚上孩子们入睡以后,我才能有属于自己的那么一点时间。所以,潜意识里我是希望他们九点就入睡的。不然我又要熬夜了,心中很排斥熬夜。
如此重复着,我几乎没有可以支配的自由时间。已经很久没有看书了,一是床头的台灯坏掉了,想着晚上或者早晨看一会儿书,又怕开大灯影响孩子们休息。二是,寒冬腊月,无法拒绝对被窝的留恋。有时候晚上想爬出来看书写文章,想到那冰冷的空气和眼前热乎乎的被窝,便少了一些勇气。于是,没有时间加上寒冷,导致自己愈发找不到看书的时机。
文章也是孩子们睡着后,坐在被窝里完成的。有时用平板,有时用手机,仓促完成每天的更新。没有看书学习使得思维迟钝,缺乏对一些事情的思考。加上每天围着家人打转,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儿可写。写来写去无非一些生活琐事,毫无新意。每天看着自己的碎碎念,感觉纯粹是为了“日更”而迫使自己写的。
以上种种不满,一点点在心底累积,于是,说不定哪一个瞬间,会因为某一个芝麻大的事儿而崩溃,比如昨晚。虽然还谈不上崩溃,但确实是很不耐烦的样子。一个人坐在卧室复盘了一下,觉得似乎没有什么值得动真格的。听到孩子在客厅读书打卡的声音,还是蛮欣慰的。虽然我不高兴了,但孩子并没有和我一样耍脾气,他依然在做没有完成的事情。想了一会儿,我又去了客厅。
生活可以重复,但不能是毫无意义的重复。每天要做几件喜欢的事情,为自己补充能量,比如读书、运动、码字等。不能只是在生活的漩涡里原地打转,自我消耗。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一些清醒的痛苦感到无可奈何,不过好在已经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今天要和先生协商一下各自的时间分配。每个人都需要留出一点时间给自己,哪怕一个小时呢。我们需要在不被打扰的时间里,成为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