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问才会赢
一直在说,有输入才会有输出。有效地输入才会获得有效的输出,否则,输入只是安慰自己在读书的一种慰藉而已。
同事甲,喜欢文学,每天睡前、起床后都会抱着一本书在那埋头苦读,读书量也特别大,最多的时候一个月甚至可以读到近5本书,逢人便将读书视为是自己绝无仅有的优点,而且是有别于其他人——不学无术的特点,于是,有一天,和他一起交流上个月他刚研读过的一本书中的相关内容时,我竟然惊奇地发现,他对其中的内容知道的并不详实,只对于其中一些大的事件略有印象,但对于其他的,均是“我知道、我看过”之类的话语,甚至是当你提到的时候,他突然灵光闪现一般回忆起点皮毛。
试问,这是我们需要的读书的根本吗?
仅为了读书的数量而娱乐和让自己膜拜自己。
同样的,另外一位朋友,喜欢读书,可是他读书的方式和前面这位同事有点不同,速度特别慢,一章甚至有时读一个小时,一本书甚至需要花半年来读,除了对其中的一些章节反复读之外,他随身还携带一个小笔记本,随时对出现的经典语录、好的类比、让人为之一颤的事例,都会逐个记录下来,一本书读下来就是一个笔记本的积累量,最为让人惊叹的是,他对自己的要求特别高,除了干巴巴的读以外,每天都会把一天读书的感想,思考通过文章表达出来,这种表达并不是完全的读书笔记,是加入了自己的思想、事例和感悟的好文,短短几年时间下来,他已然是那个年书写量在20万字左右的作者。
我曾经十分惊叹,你是怎么做到一篇文章看那么久的?有必要看那么久吗?
他给我讲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特有故事。以前的他,也把快读、速读、跳读作为自己的家常武器,时常在外人面前炫耀,甚至时不时地还会去用它去鄙视读书比较慢、特别慢的人——看,我读两三本,你却连一本也没有读完。最初也没有啥问题,上学的时候也就是学习中等,觉得学得挺好,可是总觉得对一些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全面;上班以后,读文件、电报、通知也是一眼望到边,事后全然不知到底写的是什么,要做什么。
终于有一天,竟然因为自己的这种不负责任,让自己因为文件没有读透,弄懂,在工作操作过程中,严重地影响了工作的纪律和方案,给自己和公司带来了极大地伤害。
事后,自己反复地去研究那篇文件,才发现其中字里行间隐藏着巨大的可操作性,痛定思痛之后才发现,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你没有遇见过,而是遇见了你压根就没注意到。
自此之后,我自己对于速读、略读时刻保持警惕,当有这样的想法时,速度用这件事来祭奠一下,同时,也养成了只字不差的阅读习惯。而,这个阅读习惯让自己受益匪浅。
注意力更加集中了。
读书的收获更大了。
对文章、身边事地观察更加细致,理解更加透彻了。
最最主要的是,只字不差地阅读让学习不再艰难,写作不再头疼,甚至腰包不再干瘪。
有时候,改变命运的不只是运气,甚至是方法和思考带来的一些改变。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