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个人现金流表,是投资理财的第一步。
为什么存不下钱?
因为两个心:一个是不留心,一个是不小心。
一、不留心。
指的是对生活中的“细沙”消费不留心。小额消费也能引起财务质变。
细沙消费如下:
1.每天一杯奶茶,一点零食。
2.时不时去餐馆吃个饭,和朋友喝点酒。
3.每个月都入手几件新衣服。
4.买几只口红,再买点化妆品。
举例:
每天一杯奶茶15元。
1.一年花费5475元。
2.20年花费109500元。
3.每年5475元投资余额宝,20年连本带息可得165349元。
解决方案:要减少这些“细沙”消费,就要定期检查自己的消费情况。
支付宝是一个很好的检查工具。每一笔花销会自动进行分类。比如饮食、服饰美容、生活日用等。
建议每个星期或者每个月看一次支付宝的账单。点开分类,就能看到在不同类别中的消费明细了。
重点检查:饮食、服饰美容、其它这三个分类。
检查的时候,最好拿一张纸记录下来,这样印象会更加深刻。
把花钱最多的地方用红色的笔标注出来,提醒自己以后少在这些地方花钱。
二、不小心。
指的是对商家设置的“消费陷阱”不小心,不知不觉中了埋伏。
商家常见陷阱1:“锚定效应”,商家让我们潜意识认为买东西很划算。
举例:建议零售价22.9元,卖场售价:19.9元。
通过价格对比,潜意识觉得很划算。
再比如,购买预算300元微波炉。
商家先介绍800元款,再推荐500元款。大部分人都会提高预算,买下500元的微波炉。
导购的目的就是卖掉500元的,800元的只不过是给你个参考价格而已。
“锚定效应”就是说人们在做决定之前,会受之前信息的影响,这些信息就像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限制在一个范围内。
建议零售价和价值800元的微波炉就是商家给我们的锚。开始定的价格越高,消费者的锚定值就会越高。
陷阱2:“比例偏见”换购活动刺激消费欲望。
在屈臣氏结账,会不知不觉多花很多钱。原因就在于收银员会不停告诉你有换购活动。
换购活动实际上是一种“比例偏见”。相比于数值,我们对比例的变化更加敏感。
实际情况:“买500块的化妆品就送30块的小样”,30只占500的6%,消费者会觉得商家特别抠门。
促销手段:“加1块钱可以换购30块的小样”30块和1块作对比,消费者就会觉得活动力度很大。
消费误区:加1元换购30块小样,不过是花501块送了个30块的东西。
解决方案:购物之前列一张清单,严格按照清单买东西。
陷阱3:“合算偏见” 你买的其实是便宜的感觉。
满减活动,实际上是一种低价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就是“合算偏见”。
买东西要考虑商品的使用频率。
举例:健身房有两种卡。
1.按次收费。30次3600块,一次就要120,足足比年卡贵了10倍!
2.按年收费:年卡现在做活动只要3999块,平均一天只要11块。
办健身卡的时候,要考虑去健身房的次数。
按次收费:工作很忙,经常加班,或者常常出差,那就不要被促销活动诱惑,次卡更适合你。
按年收费:基本上每个星期都能去3次以上那就办年卡、季卡。
攒下原始资金
想投资理财的话,你就得尽快攒下一笔原始资金,光靠少花钱还是不够的。
攒钱方法:
分类使用银行卡
去银行办理三张借记卡。
国家为了防止金融诈骗,规定每个人在每个银行只能拥有一个一类账户,享受银行卡的所有功能。
三张卡可以分别在两家银行办理。
其中,一类账户作为主卡,一般都是我们的工资卡。
主卡:存放所有收入
一张卡用于固定支出,另一张卡用于弹性支出。
发了工资之后,一部分打到固定支出的卡上。剩下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进行强制储蓄,一部分打到弹性支出的卡上。
如果希望尽快攒到一笔资金,把剩余金额的50%都存起来。
举例:月薪8000元。
固定支出4000元。
强制储蓄2000元,弹性支出2000元。
强制储蓄要么放在主卡中,要么放在余额宝中。
弹性支出的卡里资金用完了,坚决不能补充资金。这个要严格执行,否则就失去了分类的意义。
课程总结:
消费注意两个心:不留心,不小心。
不留心:对生活中的“细沙”消费不留心。
为了避免财务状况越来越差,我们要利用支付宝账单定期检查消费情况。
不小心,指的是对商家的消费陷阱不小心。“锚定效应”“比例偏见”“合算偏见”
攒钱方法:分类使用银行卡。做消费规划,快速积累起理财的原始资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