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奔丧
死亡,对于一个快百岁老人来说也许不是一个突然和陌生的词语。虽然挂着嘴边,虽然无数预想,当它来临的时候还是让人瞬间破防。
2021年6月29日早,一觉醒来收到老爸微信 简单几字:老人已去,后天入土。就是那么一瞬间眼泪便不争气的掉了下来。缓了几分钟整理好情绪后没有丝毫的犹豫决定我要回去,虽然我不能帮到什么忙去料理后事,但是她是我至亲至爱之人,我要去看着她入土为安。
坐在回去的列车上,看周边人来人往,我努力的控制自己不去想,尽量的隐藏内心的悲伤。应该是怀着一种急切的心情吧,归心似箭的我想立刻到她的身边看她最后一眼,送她最后一程。虽然我大概知道此刻的她已经在殡仪馆里,肉体离开人间,灵魂归于天堂。列车缓缓到达县城,和父亲联系后知道他还在忙着料理老人后事脱不开身,于是我便独自搭公交车回县城出租屋等待。在车上默默看着熟悉的街道,听着亲切的乡音,近乡情怯不由自主的便想到了老人生前的画面,眼泪也趁机不备的溜了出来。
回到县城出租房里已经是傍晚时分,只能在家里等着弟弟放学回来分担悲伤。我不知道尚且年少的他会有怎样的反应,毕竟受到年龄影响和生活时间的影响无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是从他听到消息后凝重的表情和关切的语言还是能够推测老人的离开会在他的生命里留下永恒的记忆。
次日,弟弟由于考试原因不能和我一起前往老家,起床简单洗漱后我便骑电动车继续奔赴。这种感觉让我可以忽视骄阳的炙热以及马路的灰尘和风沙,可以暂时忘记饥饿。当我走到简陋的灵棚看到桌子中央摆放的慈祥的画像,看到白衣孝布的爷爷奶奶跪坐在棺椁旁,积蓄已久的情感如洪水般奔腾倾泻。我只能静静的站在旁边低头控制着泪水,假装着自己的坚强。奶奶佝偻着身躯询问着我的近况,爷爷在旁边劝慰着说老人离开的很安详。
第二章—葬礼
葬礼,是一个人留存世间的最后一丝痕迹,也是摆渡时间长河中最后一点证明。对于一位耄耋老人的离开,多了一些祝福少了一些叹息;对于一位中年丧偶,只有女儿的老人的离开,多了一些真挚少了一些俗套。
次日凌晨五点多钟便早早起床收拾前往灵堂守候,一方便为丧葬之礼做一些准备,还要接待参加葬礼的亲属乡邻。对于农村传统的冗杂的丧葬习俗和礼仪不置可否,我认为只要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流下悲戚的泪,便已经足够了。在经过了灵堂跪拜、亲属吊唁后便是起灵出殡,跟随着各系亲戚一起前往祖坟。由于经过了一夜的大雨,去往坟地的道路泥泞不堪,加上泥土偏黏质类型使棺椁入葬也变得艰难。
挖开坟坑里面积水不断渗出汇聚,淤泥挖开后也快速流动堆积。众人一步一踱的抬着棺椁缓慢的前行,身体力壮的叔伯们一脚下去就陷进到膝盖,在一脚抽出来鞋子已经不见了,也顾不得许多只能赤脚踏步。一番忙碌后棺椁入土,众人皆是满头大汗,满身污泥。行过最后的跪拜之礼,想到这或许是真正的最后一眼,最后一面,又忍不住痛哭流涕。收尾环节便是答谢宴,近亲远戚在一起共同悼念老人,然后分享近况聊聊家常。生活就是这样,无论发生什么,总归还是要继续......
第三章—悼念
遗忘,是抹去记忆中所有的音容笑貌,是擦掉生活中所有的相处情景,是慢慢的想不清,最后记不得。对于只能争朝夕的老人来说,明天只能用挣得和赚得来形容。在历史中你只是一个普通女人,在社会上你只是一个某某氏,但在我的生命中却是看着我长大,哄着我入眠的亲人。所以我害怕失去,但我却永远不会忘记
我很久之前都想写一篇关于我的外曾祖母的文章来表达我对她深深的情感。但是由于太过于懒惰,加上不知道应该怎么下笔直到老人驾鹤西去才坚定信心。老人的一生经历了日军的侵略战争,国家的解放战争,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正值共产党100周年之际,在共产党优秀党员表彰大会的授勋时刻您选择了永远的离开,在7.1号建党节的时候入土长眠。无数共产党人的牺牲奋斗换来了今天的国泰民安,您一生勤勤恳恳同样也是子女心中的永远的骄傲。
我的外曾祖母,无名氏,1925—2021.6.29,祖籍不详,丈夫砀山县周寨镇贾寨村人。外曾祖母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悲喜参半的一生。老人的幼年经历虽不曾听闻,但是当时的国家仍是战火纷繁的时代,活下来便是最大的幸运了吧。老人中年生有三女,一女夭折、后来又经历丧夫之痛,只能独自一人在飘摇动荡的社会中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可能后得上苍怜悯,半生悲戚过后赚的这老年得福。老人的两个女婿,也就是我的爷爷和姑老爷都是至诚至善之人,老人也是由两个家庭共同赡养,在物资匮乏的农村社会,打我记事起就赡养事宜不曾闹过半点矛盾,后来自己又把外孙及外曾孙的我拉扯长大,最后得来这福寿双全,儿孙满堂。写到此处想起了法学老师罗翔的人生剧本论:虽然每个人的剧本都不是自己选择的,愿你我都能演好自己人生的剧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