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最終目是探萬物“道”之本源。如果说,物之“真”是艺术之美的肢体,物之“善”是艺术之美的情怀,那么,追本溯源的对于天、地、人之至理或“道”的折射与揭示,则是艺术之美的灵魂,是决定艺术境界高低的根本因素。
探秘桃花源 左古山 140x69cm紙本水墨2018万事万物的本源,有不同层面的表现:下则物与物的因果,中则物与人的因果,上则人与天的因果。因果又有眼前的表面关联、深层的本质关联、全程的因缘关联等等差异。探寻因果,其实是在“知其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知其所以然”,层层不断往前推演,“道”就越来越深沉,越来越清晰。
松下坐忘 左古山 69x69cm紙本水墨2020凡事皆有“道”,不同的艺术有不同的“道”,比如书道、画道、琴道等等。如果不同门类的艺术之道的差别,主要与具体的材料和器物相关,那么各类艺术的公共之道,则在对于天、地、人道的孜孜追求。
無量壽佛 左古山 33x33cm紙本水墨2020艺术在非功利的审美之余,务必要有净化人心的教化之实。教化的途径,除开言之有物、动之以情之外,最具威效的则是晓之以理。人之接受教化,“物”是感性的、立体的呈现,“情”是将心比心、心心相印的互动,而这一切,只有最终上升到理性的层面,真真切切落实到自明、自觉、自足的心窍洞开的状态,教化才不会只关一时一地的得失,而关一生一世的实践。
山中雪後 左古山33x33cm紙本水墨2020艺术作品的“理”或“道”,并非以抽象、空洞、直截的方式呈现,而是间接蕴含于物象、物态、物情之中。这里的“物”,则指一切看得见、摸得到、想象得出的形象,其中包括了人与动物、植物、无机物等个体,更包括了它们彼此互动、映衬、渲染出的故事或情节。“道”是归宿,“物”是载体,“情”是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润滑剂或催化剂。或者说,“物”是艺术品的地,“道”是艺术品的天,“情”是艺术品的人。物、情、理与地、人、天,两两呼应,从另一角度体现了艺术天地与宇宙天地息息相通的关联。
鍾馗降魔 左古山140x69cm紙本水墨2020艺术中的“物”,既是天的造化,更是天道在“器”的层面的具体展现。儒家讲“格物、致知”,“格物”是认知万物的起点;物中有象,象中有理,理可远可近,远则通天达地,近则透彻把握其结构与功能;“格物”而后“正心、诚意”,渐次便可深入“天人合一”的状态;一并致力于“修身”,生命的境界也就不断提升。
秋山問道 左古山69x69cm紙本水墨2019艺术借“物”及“物情”所传递的“道”,倘有由物而人、由人而天,或者由俗而圣、由圣而神的层层引领,必致受众由身而心、由心而灵的层层递进,收获纯正而殊胜的莫大教益。
左古山近照左古山简介:
学者、艺术家。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艺复兴研究院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画院 理事、中国水墨画学会理事、江苏中国画学会理事、文化部中西方美术研究院研究员、江南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景德镇陶瓷大学客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外聘教学团队成员、南京大学艺术硕士、华中科技大学高校艺术教材项目专家、中检学会艺术品诚信建设委员会委员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