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不是药神》:程勇是如何由人变成神的?

《我不是药神》:程勇是如何由人变成神的?

作者: 心猫 | 来源:发表于2018-07-10 14:20 被阅读0次

    前几天去电影院看了这部豆瓣评分9.0的国产低成本电影,满怀期待的来到电影院,流着泪看完,离开电影院后几天都沉浸在对这部电影的回味与思考中。

    一部好的电影总会给不同经历和关注点的影评人带来不一样的视角,《我不是药神》也有千万种视角,今天我想从程勇个人心理成长路程的视角来解读这部电影。

    了解心理咨询的朋友都知道,几乎所有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厌学问题,家庭教育咨询,婚姻恋爱关系,同事关系,工作压力……一个真正长期有效的咨询,最后都会落脚到来访者的个人心理成长上。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引导来访者通过“孩子”、“爱人”、“目前的困境”“难以相处的同事”、“爱找茬的上司”、“身体症状”……一面面镜子来照见和感受真实的自己。

    因为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当我们真正看到并了解那个真实的自己,接纳了自己,我们就可以友好地和世界相处,看到一个充满资源的世界。而不再是之前看到的那个“问题世界”了。

    而这部117分钟的《我不是药神》也完整的讲述了一个落魄男人的心理成长路程。关于个体心理成长,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等级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美的需要,认知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只有低级需要、原有的需要被满足,人才会去追求新的高级需要。当低级需要受到威胁的时候,人往往会退行到对低级需要的追逐中,也有极少数心理成熟的人,可以跳过低级需要,而去追求更高级的需要。

    程勇——一个老婆嫌他不像男人而跟别人跑了的没用男人,一个卖神油为生到连房租都交不起的小商贩,一个父亲生重病需要治疗却付不起治疗费的儿子,一个深爱孩子,却给不了他美好未来的父亲。

    此时的程勇,活得像极了一个生活的“loser ”,一个“没用的人”,一个挣扎在满足吃喝拉撒睡低级心理需要的社会底层人士。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老吕,一个白血病患者带着禁药“印度格列宁”出现,打破了程勇宁静无望的生活,给他带来了危险与机遇。

    他带程勇去看了同样吃不起正版格列宁而到中国代理商那里反抗示威的白血病病友,让程勇相信只要把药从印度偷渡回来,这将是一个带来无数财富的巨大商机。

    为了证明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可以救活父亲,留下儿子,程勇铤而走险来到印度进了第一批格列宁。

    在老吕,刘牧师,黄毛,思慧四个白血病人和家属的帮助下,程勇成功的卖出了第一批印度格列宁,并拿到了印度格列宁的中国代理权,从此他们一起从社会最底层走出来,过上了“有药吃,有钱挣,有尊严”的美好生活。

    有一次他们来到思慧上班的地方搞团建,经理过来招呼思慧上去给客人演节目,程勇拿出一大把百元钞票甩在经理的眼前,要求经理自己上去跳,还不停地问能跳不,最后经理经不住金钱的诱惑,真的上台模仿思慧开始了性感销魂的脱衣钢管舞表演,思慧流着泪在下面声嘶力竭的高喊:脱!脱!脱!脱!脱!……脱裤子!

    那一刻,我看到程勇和思慧的腰杆挺直了,他们再也不是任人摆布的“loser”,而是化作可以随意摆布他人的“上层人物”,此刻的他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命运,甚至可以用钱掌控他人的命运,他们的安全感全由自己掌控,他们在这个5人的团队中也感受到了爱与信任,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感。

    再后来,大家挣了不少钱,老吕,刘牧师,黄毛的病情也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老吕把勇哥带回了家,老吕媳妇做了一桌子菜,倒了一大杯酒,以一口闷的敬酒方法表达了自己对程勇救老吕并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活希望的感激之情。

    老吕还告诉他,在刚患上白血病时曾经无望的自杀过,为了孩子才活下来,现在有了勇哥,有了印度格列宁,一切都有了希望,期盼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当爷爷。

    此刻的程勇是价值感爆棚的,他冒着犯法的风险偷渡违禁药品,不仅可以让自己挣钱,成为“风光的勇哥”,还可以实实在在的帮助病人,帮助一个家庭。所以,即便张长林出高价收购他的代理权,替他扛雷,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

    有人说这是他“人性本善”的体现,如果真的只是“人性本善”,他一开始为何要对“抢药救病友”的黄毛穷追不舍,强制要求黄毛打工还药钱,过后又劝其管好自己就好?

    所以,我更倾向于相信他这样做是为了满足自己“尊重的需要”,有了钱,我们不一定快乐,但至少我们更看得起自己,而一个既可以挣钱还可以救人的工作,让我们在变得富有的同时,还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这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所以程勇坚决不卖。

    而当张长林锲而不舍的纠缠,给程勇找麻烦,把警察引到神油店并电话再次威胁程勇的时候,程勇感到深深的恐惧,他害怕身败名裂,自己再次被打回原形。

    他和张长林终究签订了合约,把印度格列宁的代理权转让给了张,他没有跟任何一个合伙人商量,只是在办妥了一切之后安排了一顿散伙饭,并通知他们“我不干了,以后你们找张长林买药,你们还是原来的价钱,其他人一万元一瓶。”

    有人说他这样做绝情,有人说他是无路可选,从个人心理成长的角度看:在巨大的恐惧中,他的安全感崩塌,安全的需要都没有满足,又何谈帮助他人获得尊重?

    所以他选择了,拿钱走人,保证安全!因为,此刻的程勇虽然物质丰裕,心理却依旧不够成熟和强大,所以他做不到舍身取义。

    再后来,程勇开了自己的服装厂,过上了安定祥和的生活,直到有一天老吕的媳妇找到他,告诉他老吕病情恶化,自杀未遂,他才了解到因为正版格列宁公司的起诉,警察的追查,印度格列宁被查封,张长林逃跑了。

    老吕因为吃不起药,病情恶化,痛不欲生,所以选择了自杀,程勇再一次找到之前的几个合伙人,并联络印度厂商,这一次顶风作案,他霸气回归,决定不挣钱,用进价卖给病友印度格列宁!

    当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深深地不解,甚至觉得导演和编剧这样的设计是不符合程勇“名利双收”性格的,直到黄毛主动回来帮忙,他和黄毛在海边散步,他问黄毛:“你是不是特看不起我啊。”

    黄毛回答:“是,以前是。”我才想起,在影片的一开始黄毛有一次和他吵架,骂他不该挣病人的钱!这才是症结所在。

    这一次他回来,不仅希望名利双收,还希望有更多的人,甚至所有人都认可他,尊重他,像感激药神一样虔诚的感激他,所以他选择了像药神一样无私奉献,就像他说服刘牧师加入时说的那句话: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此刻的他是做好了入地狱来成就自我。

    所以就有了后来,印度格列宁厂被迫关门,程勇花2000元从印度药店买药,却坚持一个月个人贴补几十万依旧500一瓶卖给病友的决定。

    甚至他还决定把药卖到了外省。要知道一开始卖药挣钱,思慧想打开外省市场的时候,程勇是坚决反对的,而今警察正在全面调查此事的风口浪尖上,他却选择了赔钱扩大影范围,此时的程勇图什么呢?

    还记得那篇《十里长街送总理》吗?民心所向!这就是尊重的最高境界!

    后来,程勇真的被起诉判刑了,病友们也确实排成长队来送他,此时的他是幸福的,自豪的,他彻彻底底变成了一个不仅有用,而且是病人和家属,甚至警察,律师,法官……整个社会公认的大好人。

    所以在进监狱之前,他嘱咐小舅子曹警官:“告诉小树,他爸爸不是坏人!”其实,他想告诉儿子的是:爸爸是个好人,是个值得你引以为豪的人!

    对于儿子,程勇最后也选择了放手,送儿子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临走时小舅子曹警官和他一起去送小树,孩子走后,曹警官说了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送出去挺好的,将来比咱们俩有出息。”

    可见“有出息”——“尊重的需要”是很多人毕生苦苦努力追求,却求之不得的!(如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曹警官!)与职业无关,与年龄无关,与成长经历无关,而程勇为此甘愿坐牢也就不再那么“反人性”了。

    当他从监狱出来的时候,没有了十里长街相迎,也没有了熟悉的合伙人面孔迎接,有的只是独自站在车旁等候的曹警官,有人说这是“人走茶凉”、“需要你的时候是块宝,不需要你的时候不如草”的真实人性写照。

    能从电影中解读出这一点的观众我相信是用心观影,并或多或少见证、经历过背叛故事的人,但从程勇的心理成长角度,此刻的他脱去“为白血病人而战斗”的圣斗士外衣,从容放下的眼神由内到外,此刻的他再也不用为了“当好人”铤而走险了。

    他可以安静的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便没有十里长街为他叫好,但他的内心是满的,此刻的他是真正的成长了,开始真正的为自己而活,也就是为实现自我而活。即便再回去卖神油,他也定是今非昔比的,他的心理不再贫瘠。

    最后,我想套用张长林的话来总结程勇的个人心理成长:我做心理咨询这么多年,发现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心理贫瘠,这种病你没法治,也治不过来。因为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如果来访者没有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始终不愿意改变,药神也没有办法。

    作者:陈芳,心猫平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药神》:程勇是如何由人变成神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bf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