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朋友圈流传甚广的一则鸡汤中有这么一句话,“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让不少人大呼扎心。
早前,人民日报的一条微博上了热搜,微博中呼吁拒绝表演型努力,不负自己。
这也正如作家李尚龙说的:
“那些所谓努力的时光,真的头脑风暴过了吗?真的走心过了吗?真的问心无愧了吗?”
引发了大家对于努力的深度思考。
如果努力只是表面的形式,那么在现实面前,它将不堪一击。
就像表演型努力,最大的危害便是,一边感动了自己,一边又白白浪费了时间。
很多人尽管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最终却收效甚微。
也不禁让人们陷入迷茫:是不是继续加倍努力,再坚持一下,奇迹就会出现?
但追根溯源,其实“无效努力”才是导致我们失败的原因。
01
避免“机械式努力”
豆瓣上,有个叫“杀死伪勤奋”的小组,里面有一句很扎心的话:
“机械式努力的背后,不过是一种肌肉的习惯性运动,这看起来是勤奋,其实是脑子的偷懒。”
机械式努力的人,总想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懒惰,他们没有深度思考和提升自己的习惯,最后只会在一事无成中陷入茫然。
《思考力的快慢》一书中,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个爱好写作的年轻人。
他每天笔耕不辍,但是写出来的小说却无人欣赏。
他很沮丧,就去教堂问神父,为什么自己夜以继日地写作,作品却没有任何进步。
神父经过询问,才得知年轻人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努力写作。
之后,神父一语道破年轻人的问题所在:
“你所谓的勤奋,不过是重复且长时间的无尽忙碌,并没有什么难的。只要条件具备,大部分人都可以做到。
难的是思考,没有思考,你的小说就没有灵魂;没有思考,你的勤奋就没有意义。”
很多人对格拉德威尔提出的“一万小时”定律深信不疑: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一万个小时的锤炼。
然而,不是所有人只要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就能获得理想中的成果。
因为格拉德威尔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那些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都是进行了持续且行之有效的学习。
而机械式努力,只是用千篇一律的坚持安慰自己,以为自己在努力地改变生活,却看不到任何阶段性的成果。
仅凭主观臆断便去埋头苦干,人生路很难走远,最终只能在原地转圈。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白搭。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思维的深度。
摆脱低质量的勤奋,养成思考的习惯,才是你人生进阶的第一步。
02
避免“从众式努力”
有心理学家指出: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不要盲从他人的想法。
可生活中,总有些人过于相信别人的经验,还没经过深思熟虑便陷入了“从众式努力”。
网上有位博主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博主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生活质量尚可。
可看到很多人做副业,他也很心动。
于是,博主很快便开展了一项副业,为了平衡工作和生活,他也学别人熬夜努力。
为此,博主经常忙到凌晨两三点才休息,刚开始还很开心,在有限的时间内做了这么多事,感觉生活很充实。
但连续3个月后,他的身体就吃不消了,健康亮起了红灯,他不得不放下一切接受治疗。
最终,他非但没实现副业创收,反而在“从众式努力”中拖垮了自己的身体。
“从众式努力”的本质是踩着别人的脚印前行,误以为找到了一个安全区域,却没考虑自己的承接能力。
有句话说得好:“只有合适的鞋,才能带你走远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适合别人的未必适合自己。
强迫自己努力去做不适合的事,复制别人的轨迹,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也可以说,从众努力,是一场随波逐流的内耗,会剥夺自己选择的权利。
所以,要学会在“从众式努力”中抽身,去提升认知,站在全局视角思考问题。
这时会发现,在适合自己的节奏里努力,不仅能做出精准的决策,还能找到更顺遂的路径。
03
成年人的清醒:停止盲目努力
之前搜狐CEO张朝阳的一段采访火了。
在被问及“有什么建议给到年轻人”,他直言不讳:
“年轻人不要过度努力工作,那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些事不是努力就可以做到,年轻人要客观认清自己,找到适合的路后再努力。”
网友纷纷点赞,甚至表示:“这是我听过最实在的话。”
人生只有一次,自己向往的生活,当然值得努力争取。
然而同时,人生又是一场马拉松,经不起每天冲刺。
一味埋头拼命,带不来持续成长,反而透支有限的精力,让人生提前走向下坡路。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收敛自己的“勤奋欲”,学会停下来思考,重新认识自己擅长的事情,找到方向和方法,而不是盲目苦干。
1、先选对方向再出发
俗话说: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当我们发现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时,不如暂停一下,仔细审视一下自己努力的方向。
是否被既有的路径迷惑?
是否被狭隘的视野困住?
当我们把目光放长,修炼自身能力,提升认知领域,便能获得我们正确的方向。
把行动与目标进行对比,当我们不断缩短行动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也会有无穷的动力与清晰的方向。
2.找对方法再做规划
每个人条件不一样,生存环境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个问题,所用的解决方法也不一致。
就像一道数学题,可以有多种解法。
无论问题简单还是复杂,只要多动脑、勤思考,利用好当下可利用的资源,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3.定期复盘进行优化
如果做事情停滞不前时,我们可以定期复盘。
盘点过往的经验,分析原因,把薄弱的地方提炼出来进行针对性训练。
训练完及时总结经验,对的保留,错的标记出来避免再犯,争取每次复盘都进步一点。
长此以往,一针见血便能找出问题的关键。
仔细观察,我们便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取决于人们努力的程度,而是思考的深度。
听过这样一句话:“不要盲目努力,思考如何努力比努力本身更重要。”
也不要盲目地相信“一万小时定律”,一万个0还是0,如果是负数,情况只会更糟。
做事情的时候,要懂得去思考,然后要做有价值的事情,而不应该仅仅只是做事。
作家吴军也说过这样一句话:
“在这个不断贩卖焦虑和鼓吹努力的时代,让自己有机会闲下来,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人生的悲哀,莫过于朝错误的方向埋头苦干,然后美其名曰“勤奋”。
盲目努力,不如停下思考;常立志,不如立长志。
成年人的顶级智慧,是走在适合自己的路上,进退自如,从容有度。
余生,学会安放自己的焦虑,不疾不缓地努力。
生活不会时刻有回响,但时间总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不要只顾低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行走方向
成功者与常人不同之处便是能做出合适自己的正确选择,找准自己的方向,然后再去努力获得成功。所以,很多人并不是输在不够努力上,而是输在了盲目的努力。
“我们要抬头看路,而非低头干活”,成年人更应该拥有适当放慢脚步好好看一看的智慧,余生,走在适合自己的路上,更可能走出人生的坦途。
在色彩识人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拥有“抬头看路”的智慧。首先在色彩心理疗愈师的引导下我们能看到真实的自己,看到自己真实的情绪状态,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
再运用色彩疗愈方式清理、释放情绪,正视自己的优势,也能面对自己的不足不加以评判,体验当下的感受,找到内心的平静,这样我们能清楚看到自己的潜能,改变才会真实发生。
当我们可以在自己的赛道上不疾不缓地努力时,时间也会给我们想要的答案。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走进彩虹之门,关注七彩人生,解开人生路上的困惑,我们下期见!(部分图文来自网络,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