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没有用错词语,就是“义务”。大多数人的当面指责都是从对一个人的期待到对这个人行为的不满引发的,这种期待有时候会高一些,有时候就是基本的教养,其本质是在指出不好的行为。但是我已经很久没有指责过别人了,并不是没有遇到让我看不顺的事情,而是忽然觉得这个人并没有重要到我去告诉他他这里做的不够好。我会嫌恶你,但是不会指责你。指责是态度激烈的教导,只是有人只顾着燃烧自我愤怒、有人陷在自卑里无法自拔。为什么不冷静下来思考?你从这种极端的情绪中恢复的有多快,你就比之前优秀多少。
比如我们都知道公共场合大声讲话是不合适的行为,这一点我不想赘述。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并不明确公共场合的概念。公共场合不仅仅是火车站、地铁站和中心广场,也不仅仅只有电影院、会议室和图书馆,还有合租的房间、多人寝室和阳台。有的人一回到房间,关上门就开始大声讲话,并且觉得理所当然,这是我花钱租的房子啊,这是我的寝室啊,为什么不可以大声讲话?你当然可以大声讲话,因为你从未意识到这种行为不合适,当然你的租友或者舍友也不会像你爸爸妈妈那样唠叨你。真正的教养是不轻易打扰他人,然而你凭什么值得我给你这个忠告?我会嫌恶你,但是没有义务指责你。
说到这个想起来今年学校桃花开得时候,遇见一家人带着一个小女孩来玩。那个小姑娘执意要掰断树枝拿在手中,我路过并制止她。那个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我以为很好劝的,我跟她说树会痛,摘下来花会凋谢就不美了,那个女孩看了我一眼,说,你帮我摘一下!用极其理所应当的语气,看到我没有行动之后自己又开始动手掰树枝。我伸手拦住她,说学校保安叔叔会来罚款,我会打电话的,依然没有用。后来我成功的阻止了她掰断树枝的行为,但是她在放弃之前唰地一下把这根树枝上所有的桃花都刷到地上才走。期间有至少四个以上的家长在一旁,没有一个人觉得小朋友这个行为有问题,只是在最后我看着他们说要给保安打电话的时候象征性的说了小朋友两句,最后一家人扬长而去。我看着这群人的背影深深的嫌恶。四五岁的小朋友做错事情可以教导可以改正,可塑性那么强的年龄,竟然那么顽固,不得不说家长平时的教育出现了问题。看到一个没有教养的人可能会让我嫌恶,看到没有教养的人培养孩子的时候,让我有些难过。不敢想象有多少个这样的孩子,愿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从父母以外的途径获得本应从爸爸妈妈那里得到的教养,愿你们不再重蹈覆辙。
想起前一阵在微博上看的一句话,非常赞同
喜欢这句话:刻薄嘴欠和幽默是两回事,口无遮拦和坦率是两回事,没有教养和随性是两回事,轻重不分和耿直是两回事。(@思想聚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