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无成回忆道:要是早些年不疯魔就好了,过于深耕文学的人是孤独的,容易入魔,可是在遇见能与之匹敌、针锋相对的思维又是极度的畅快。
文字作为小说的载体,小说作为某种人生经历,这种经历是可以经过思考后复制的,把别人的人生经历经过与自己经验思维后杂糅加工,阅读量就成了自己觉得有趣经验值来源。
纪无成想到自己那寥寥可数又无趣的人生经历与全靠少时文学阅读量而今已偏向纪实书目的少得可怜的阅读量,禁不住想叹气。
纪无成早就想过,私人文学很容易让人固步自封、画地为牢,但是就像她之前说的,能够遇见与之匹敌的思想故事流是多么令人欣喜,一见如故,交流,交换思想,给予反馈,获得层出不穷的经验值是件多么,想到,就会令人开心的事。但是在那之前,幽暗晦涩的隧道是必经的,纪无成很早就觉得一切文学艺术的最终内容一定是underground(地下的),他们说的天才与疯子仅一线之隔,搞私人文学的就像《霸王别姬》里那句“不疯魔不成话”一样,私人文学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很多时候别人是读不懂你的,意识流只是其中一种,另一方面,私人文学会让人有种步入垃圾场的感觉。总之,私人文学小说的诞生大抵是悠长痛苦的,但若遇上懂得之人便是极致的快乐。但是搞私人文学很容易翻车,动辄极致孤独致疯。
纪无成又想到了另一种文学,纪实文学,或许这才是人们应该发展起来的,摈弃那些幽暗晦涩的私人文学,它,是前途无量,前途光明。纪无成年少时候最瞧不上的就是那些书店热销的爆款书,什么成功学啦,心理学啦,社会学啦,伦理学啦,现在她觉得,能成为主流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些书籍普遍比意识流私小说明白晓畅,是通俗的,易懂的,抽象的是经验的总结,但更多还是具体的,它们是日常生活中能具象接触到的,因此共鸣频发,这种共鸣是浅显的,如果说你共鸣了私小说是遇到故友,而你共鸣纪实文学,有如遇到朋友。快乐很浅,但浅浅的快乐能积攒能量,不会使人发疯。
怎么选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纪无成想,现在的她没有选择。搞钱于她来说才是正经。
纪无成最近看了几本成功学书籍,她想,应该也可以分享一下吧,这是个焦虑与内卷席卷全国的年代,纪无成想,她要是生来就不用担忧钱和养老这些事情就好了,她要是个富二代就好了。纪无成想,没有可是,玛德,睡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