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国漫《姜子牙》上映的第一天,正值国庆,所以影院几乎爆满,从实时票房而言,《姜子牙》仅半天票房过了2亿,有持续增长的趋势。
在国庆档可谓一骑绝尘,打破了去年《哪吒》首日破亿的记录。
虽然这里面包含了因疫情大半年观影补偿的情绪,以及从《哪吒》而来对《姜子牙》的期待。
从票房上看,如果后期保持平稳的话,《姜子牙》将会是一部成功的商业动画,可以再次刷新国漫的票房记录。
制作的精良,代表了国漫在技术上肉眼可见的进步。
去年看过《哪吒》的都在呐喊“国漫之光”,而今年的《姜子牙》作为《封神》系列的第二部,在制作技术上日益精良,肉眼可见的远超《哪吒》。
《哪吒》时的画面会有掉帧情况出现,《姜子牙》完全克服了这一点;《哪吒》整体画面色调以深灰色为主,稍显素雅,但偶尔一些画面会显得饱和度偏高;《姜子牙》同样克服了这些,在画面颜色的处理上十分和谐,哪怕是比较明艳的画面,甚至“爆破”的场景,也不会出现“过假”的视觉感受。
此外,《姜子牙》的画面更显流畅,运镜更加成熟,在人物和场景描绘上,细节做的更加逼真。
这一切,无不表明,国漫在不断开发和完善的技术面前取得的巨大进步。
如果说,《封神》系列将成为一部国漫的“技术发展史”,前两部无疑是非常好的开端。
有朝一日,是否可以期待国漫的制作水平可以与迪士尼媲美?
相信这一天不会太远。
在技术的支持下,“颠覆”大概是《封神》系列不变的主题?
《姜子牙》是一部完全让人剧透不了的作品,即便我们对封神系列的故事是如此的熟悉。
(以下涉及剧透,谨慎观看)
如果《哪吒》的颠覆最突出的是“魔童”的形象和设定,那么姜子牙的颠覆大概只有九尾狐和故事主线了。
九尾狐在以往的认知里,无论是真人还是动画,她永远是妖艳动人的。
这次九尾狐在“人形”时,样子有点像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石矶,并非大家习以为常的苏妲己的外貌;在失去肉身显出原形后,脸上设计成了一副面具,几乎不见五官,似乎有意向人们说明,九尾狐本来可以幻化成世间任何人的样子,或者它可以借用任何人的肉身。
在人物设计上,九尾狐,苏妲己,小九,则是三种不同的形态与性格,却又一步步“同化”的过程。
九尾狐前面介绍过,没有具体“形象”,跳脱了肉身,“苏妲己+九尾狐”外貌像石矶娘娘,肉体是苏妲己,元神是九尾狐;小九作为“九尾狐+苏妲己”的结合版,她拥有苏妲己的元神,但有一个九尾狐的狐狸原型,可以称为“妖化”版苏妲己。
三个角色是完全独立又相互依存的。
苏妲己作为苏护之女,是一个娇美少女,被九尾狐附身后变得“妖媚刻薄”,小九是九尾狐将苏妲己元神禁锢在体内与自己元神相连后产出的人物。
因此,小九有狐狸的原型,苏妲己的灵魂,外表却是个小女孩。
性格上也结合了两者特点,既暴躁爽利,又天真烂漫。
从人物设定而言既是颠覆也是成功。
作为主角的姜子牙,也不再是精神矍铄的老人,或者是意气风发的青壮年。
无论是开场封神之战胜利斩杀九尾狐的稳重,还是被贬下凡的落拓颓废,姜子牙的身上始终带着中年人才有的沧桑,少年特有的执着。
过往的经历必会留下痕迹,只是心中的信念不会随着经历磨灭,才是对姜子牙最好的颠覆。
影片中申公豹也不再是一个反派,而是姜子牙的迷弟,偶尔鲁莽,偶尔傻气,却重情重义。
片中最没有“颠覆”过的形象应该只有姜子牙座下的神兽四不像。
虽然从坐骑变成了“迷你萌宠”,它的形象却很大程度还原了《封神演义》的形象设定。
“四不相的设定,源于名著《封神演义》,保留其作为姜子牙坐骑的经典形象;其次参考观察了猫、狗、老鼠、羊、雪貂、兔子等十几种动物,经过80余版的修改迭代,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四不像形象。”
足以见制作组的用心。
在故事脉络上,虽谈不上颠覆,但仍然值得深挖。
《姜子牙》的整个影片故事主线清楚,基本围绕着姜子牙的成长开启。
一开始的姜子牙,经历封神之战的成功,受到众神敬仰,但因“一念之善”让九尾狐逃脱,被贬下凡,从某种意义上宣告了牺牲无数三界生灵的封神之战失败了。
所以这是对姜子牙的磨练,他到人间十年,始终坚守自己当初的一念之善是正确的,但是所有人,包括他敬爱的师尊,都认为他被九尾狐的幻术所迷,心念不正。
从一念之善,揭露出了封神之战的背后阴谋,在故事核心内容上,其实是将《封神演义》中女娲策划封神之战的阴谋转嫁到了天尊的身上,引出了九尾狐是一个封神之战的牺牲品,继而引发了九尾狐的报复。
这样的改编是合理的,且整部影片都在为这一个主线服务,只是将视角投射到姜子牙的身上,由九尾狐做引子,姜子牙一层层去揭开真相。
只可惜,主线明确,逻辑混乱,立意不明显,使得影片黯然失色。
在影片中,姜子牙自一念之善后,一直在叩问自己是否做错,对九尾狐手下留情那一幕始终缠绕着他,成为他的心魔。
直到十年后,姜子牙看到小九,才真正明白,当日没有被幻术所迷,肯定了当时的做法。
从此,一心帮助小九摆脱和九尾狐“同生共死”的命运。
“哪怕眼前有一个无辜之人也要救!”
这是姜子牙的信念,也是他与师门的分歧。
作为“众生平等”的理念,姜子牙所做合情合理。
直到后来,九尾狐说出封神之战背后的阴谋,姜子牙意识到天尊,甚至整个神界的自私与伪善。
这才有了第一次反驳天尊,开启了善恶之辩,众生与个人之别。
这种“救一人还是救苍生”的问题,在本质上可以推到更高的境界。
这样的故事设定中,封神之战背后的阴谋恰恰说明“天不可欺,神不可欺,妖不可欺,人亦不可欺”。
神以为掌握了一切,却让九尾狐逃脱;九尾狐以为神明诚信,却被视为棋子,让整个狐族灭亡;人以为可以肆意捕妖但不知一损俱损;神自认可以操控众生,统治三界,但逃不过天道。
其中包含了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都可以做一个深刻挖掘,不过剧本中都没有体现。
封神之战后,天界一片祥和都在庆祝封神的胜利,以斩杀妖狐,狐族灭绝,作为封神的终结,然而所有妖族只能聚集在一处,互相提防又相互团结。
以纣王为代表的人类,在战争后亡国灭种一片狼藉,仅存的人类将人性中贪婪,自私,丑恶的一面展露无遗。
这大概是影片中的天尊想要一统三界后的样子,高高在上的神明,要一个如此不堪的三界又有何用?
神明原本就高高在上,又何必大费周章去策划封神之战?
如果为了灭妖,何必让狐族的元神和人类的元神锁在一起,是为了人和妖永远不会逃脱自己的掌控?
只能说,影片在立意上本来是宏大的,只是剧本创作和故事逻辑上混乱,细节不够,导致整部电影在剧本上显得不尴不尬。
神的自私贪婪,只是让三界大乱,并没有达到一统三界的目的。
整部影片不仅在这些问题上没有涉及,甚至把提及到的“救一人还是救苍生”,“舍小爱成全大道”等都没有合理解释让故事内核价值充分展示。
只是匆匆以一句“姜子牙为还三界一个公平,捣毁了天界,天尊受到了天道的惩罚。”
最终三界太平,姜子牙成为一个“真正的神”。
神究竟是什么样的,相信每个人心中总会有大同小异的答案,“真正成神”的故事其实是很乐意看到的。
相比之下《哪吒》中“我命由我不由天”变得狭隘;《姜子牙》却将宏大表现的浅薄。
除此之外,《姜子牙》在故事节奏上有所欠缺,整部影片不能引起人们强烈的共情,尽管它里面有笑点,有泪点,但总让人“哭笑不得”。
甚至片中姜子牙和小迷弟申公豹的不离不弃,对应哪吒中“藕丙”CP,彩蛋部分加入了哪吒,作为搞笑催化剂,都显得十分刻意。
综上所述,《姜子牙》和《哪吒》并不属于同一个《封神》体系,至少在最初,它们是独立的。
只是,《哪吒》从技术到商业的成功,让人看到了希望,而哪吒,姜子牙,以及后面可能涉及到的杨戬,乃至女娲都离不开封神体系。
《封神演义》是中国神魔体系集大成的一部小说,也是流传最广的一个版本,它是有潜力做成如同漫威系列,创造出“中国神话体系的超级宇宙。”
要做一系列的电影,不仅是中国动漫技术整体实验与进步,更是把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作出系统的输送。
只是,如果这样做了,剧本故事永远是一部电影的灵魂,《封神》系列或许不久可以看到,又或许在一系列的“颠覆”下,变成“四不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