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个人都是他自己的角色需要扮演
你希望扮演什么?
女性要扮演,孩子的妈妈,老公的爱人,工作中的职场人……
刚刚以为神兽可归笼
周末两天的一起酒吧聚众
让开心的心,一下子就沉到谷地
孩子倒是开心“妈妈,我不想去上学”
这下如愿了
自己也上过线上的课程
腾讯会议,1 大家自愿开摄像头,大部分人不愿意开
2 有问答,个别人积极回答
3 有演练环境,主动参与的人也不多
场景一:
早上孩子的腾讯会议是数学课程
这个老师的授课风格和方式,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腾讯会议都是开着麦克
听着他那个屋子,就是传来叽叽喳喳的回答或者互动的声音
挺热闹的
孩子也跟着叨叨的
老师点名了,个别孩子的回答
不得不说,都是几个表达能力不错的孩子
场景二:
然后上了音乐课,是录好的视频课程
从老师的发声,到视频中学生的发声……
孩子居然什么动静都没有
这是音乐课?
我不禁问他“你们上音乐课程,老师不让你们发声么?”
听他到有点情绪的声音
然后就是老师教学生打拍子
就听到那边拍手,孩子哼哼的声音
……
场景三:
一会又没动静了
我不禁提醒“你要是觉得,手机,平板分散你的注意力,就可以拿到客厅”
听他说,找什么卷子的,就听到他有了一些动作的声音
……
场景四:
(天天总是问),来来客厅,“妈妈,我弄完了,我干什么?我想出去玩?”
我说,练习册做了?课单完成了?眼保健操和运动自己做了?
他就嘟囔着,运动时间太长了
我说那视频是老师发来的,我和老师说一下时间太长
他就制止,并不情愿的去做了
……
谈谈怎么从外在因素,减少电子产品干扰
1 手机,
所有的游戏卸载
我甚至卸载了百度,只留下了浏览器
微信,会有一些班级作业小打卡,需要提交等,
学习的小程序,比如英语的,读书的,
2 平板
没有微信
有百度网盘(我会把老师发的课单,视频,资料,通知等,都从我的百度网盘,发给他这个好友的对话框里)
视频软件腾讯会议classin 等
学习的小程序,暂时保留
3 电脑
他基本不用了
从客观产品去杜绝接触
从主观上提醒不要分神
但孩子有自己的主意,哈哈,哭笑不得
会把手机安装的app 分组到一些程序归类里
百度搜索一些东西或者图片
微信小程序,玩游戏
以学习为理由,悄悄去看微信的聊天群,看朋友圈等等
上视频课,全称当成看电影,你们说,我就看着听着。看看别的小朋友的头像,看看他们在干什么
写完的练习册不去订正答案,写完就完了,爱咋咋地
甚至有一次,我发现他自己做错的题,也被他自己画了对勾
看到别的孩子积极回答问题,口齿清晰的,表达准确,学习优秀,被老师点名回答并委以重任
我会有点羡慕这样的孩子,甚至这样的家长
那一定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这辈子来接受福报了
反思自己,
1、首先就是自己没有胆量,承认孩子的平凡,还是对孩子抱有期待
2、我的期待过高,那他达不到我的要求 是他自己的能力不成?还是我对他的高要求高于他最大的能力了呢?
3、我为什么把关注放在他身上,尤其是孩子学习方面?那是我太在乎他了,太在乎成绩了……
反思,我再想想为什么我会有这些点
他勉强答应我的要求,也是不情愿的
可能彼此都是伤害
那我就放手,让孩子自己试错么
看到了网上的一个人的发声:

楠哥说“这人如果往前看,就肯定能改善”
二十多岁,才发现这个情况,如果开始改变,一切都不晚
怕就怕如此的认知,并就此消沉下去
那为人父母,给与了孩子,这样坚持的鼓励和动力
孩子还是依旧我行我素,不为所动
那就印证了那句,皇上不急,急死太监
或许,对于未来,
未来那就是属于孩子的,
他要承受自己的那份后果
不得志也好,能有幸成就也罢
如果真的能做一个能满足自己当下的生活也好
谁不是呢,碎碎念一下
孩子的世界如此
成人呢,都说有诗和远方,但眼前的苟且也是要经历的
比如闹心的线上课程,对着一个让我闹心扒拉的神兽……
图片:本人拍摄于北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