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想法
滤掉鸡汤,《原则》作者的职业经历什么值得学?

滤掉鸡汤,《原则》作者的职业经历什么值得学?

作者: 光头黄 | 来源:发表于2018-05-20 17:19 被阅读0次

最近在看一本今年很火的书——《原则》。还没看完,看到作者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部分,忍不住先分享几点启发。

作者是谁?做了什么?

  • 桥水基金(Bridgewater)创始人,总裁

  • 全球最大对冲基金的头儿

  • 预测了08年金融危机

  • 预测了欧债危机

  • 管理资金量将近美国GDP1%

基于以上几点,很多朋友是把《原则》当投资理财书来看。不懂理财,所以看到了些别的东西。还是要承认,作者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中有一些鸡汤的部分,无非是老生常谈的“失败是成功之母”,等等,加之这本书很厚,很多小伙伴就看不下去了。但是认真回顾完Ray Dalio的职业生涯,滤掉鸡汤,确实有值得学习的部分。

对了,说一个插曲。看完Ray Dalio的个人经历,其实让我联想到一点小李子的电影——《华尔街之狼》的影子。特别是作者曾经被boss炒了鱿鱼,原因是在某次年会上,雇了一名脱衣舞女郎,让她在自己演讲时脱掉外衣。并且还在老板的脸上打了一拳。严重怀疑作者当时是不是磕了药。

我觉得以下三点是决定作者能有如此成就的关键:

第一:如何看待失败?

作者一个哈佛商学院毕业的高材生,从小就有很超前的商业意识,开始订阅各大公司年报研读,这样的天才少年只应书里有,人家也惨败过。当作者已经是两个孩子父亲的时候,沦落到卖掉汽车,向父亲借4000美元度日。仔细想想,人家比你聪明,比你对所从事的事、业有热情,比你有天赋,比你努力,这家伙都失败了,凭什么“失败”就要绕着你走? 有时候这么想想,很多事情就没那么想不开了。

但光想得开没用啊,你和作者这种闪着光环的人的距离并不是有没有失败经历,而是失败后,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首先Ray Dalio好像天生就是积极看待失败的人。他对人生境遇是这样排序的:

很好的事情比糟糕的事情要好,而糟糕的事情要比平庸好,因为糟糕的事情至少给生活增加了滋味。

从成就动机看,其实人都分为两类:

  • 追求成功
  • 避免失败

我认为“失败”本身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带来痛苦,但是如何看待它确是有意义的。Ray Dalio是追求成功者。这一点,对职业生涯成功至关重要。

除了用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失败以外,也要用一种机构化的方式,对失败或错误中得到的经验进行提炼。Ray Dalio是这么做的:

  1. 犯错
  2. 分析失败或错误,解构它们
  3. 通过分析找到失败的原因
  4. 找到新的方法,以便将来应对同样的问题
  5. 面对同样的问题,用新的方法落实更新

用这样的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提炼。能力就在日积月累中得到提升。

微信图片_20180520153708.jpg

第二 如何看待风险?

作者对读者提出了一个选择题:

想象一下,为了拥有美好的生活,你必须穿越一片危险的丛林。你可以安全地留在原地,过着普通的生活,你也可以冒险穿越丛林,过着绝妙的生活。你将如何对待这一选择?

其实,差距在哪,不知道大家看出来没有?Ray Dalio这样的创业者成功者大都是“风险偏好型”。

即使一败涂地,也必须追求伴随着风险的精彩生活,作者只关注如何“穿越这片危险的丛林”而不是在途中被杀死。

我觉得Ray Dalio的提问并不真正代表他的真实内心。“风险偏好型”的人,他们根本不是为了所谓的穿越丛林,去寻找什么美好的生活。冒险本身就是美好的生活。如果就如Ray Dalio所说,冒险只是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今天的冒险是为了有一天可以不冒险,冒险是为了过平静的生活。那其实你是一个“风险厌恶型”的人。

虽然作者最终取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我相信一个风险偏好的人,本身就有更大的失败可能。只是像作者这样的人足够聪明,足够努力,运气也足够好,所以他成功了。但是关于风险的偏好,我们是没有必要学习的,也学不会。

那究竟该如何对待自己的“风险偏好”?其实作者在书中已经有了回答,这句话我觉得是应该狠狠点赞的:

发现自己的性格,过与性格相适应的生活,才是最幸福的。

作者没有标榜、鼓励自己的偏好与价值观。而是鼓励读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状态。说明作者是真诚的(这本书值得继续读下去)

第三 如何做选择?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这一深刻道理早已深入我们内心,从没怀疑过其正确性,每当面对鱼和熊掌的时候,我们总会草率做出决定,并用这句中国先哲的至理名言宽慰自己。放弃得心安理得。

Ray Dalio不这么看。他认为在鱼和熊掌之外一定有一条可以兼得二者优点的选择。

在面对两个你都需要但看起来相互矛盾的东西,你需要耐心地做出选择,几乎总是存在着一条你还没有发现的有利的道路。所以你需要不断找下去,直到找到它,而不是满足于最初对你显而易见的那种选择。

举个例子,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面临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其实工作后读在职研究生就是可以兼得的选择。

第四 如何做总结

我认为最值得学习的是第四点。当我刚进入职场做实习生的时候,不止一位同事告诉我:职场中,是否经常性的做总结,是成功与否的关键。我总是若有所思的点头,总是不好意思问这样一个弱智的问题:那究竟该如何总结?

在Ray Dalio的身上,我看到了他是如何把总结这件事做到极致的。

《论语》中说道: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国藩也是一个好的总结者,一日一醒,克己修身,日积月累。

但Ray Dalio的总结和论语和曾国藩所说的总结应该不是一回事,曾国藩式的总结有提升人格、修养之目的。而Ray Dalio的总结则不同。

每当发生什么心情况需要我做出决策时,我就思考一下我做出该决策的标准,然后将其作为一项原则写下来。

我认为Ray Dalio的总结是更深层次,更结构化的总结。是对个人行为背后的底层逻辑进行总结。这些“原则”就会成为Ray Dalio的“决策库”。下次再面对类似问题时,可以在决策库中寻求解决方案。

这跟每天写日记,和一般的工作总结不一样。日记是流水账,供日后回忆往日时光。工作总结是梳理前后逻辑,分析成功或失败原因。Ray Dalio的“原则”是价值观式的指引。有了“原则”,则可以在与人讨论时,直奔底层决策逻辑,在“原则”层面讨论,而不是“动作”层面进行争论。提高将来决策、讨论的效率。

如何提炼原则?

  1. 首先根据知觉和经验做出决策
  2. 行为做出之后,用合乎逻辑的方式,提炼出决策标准
  3. 用系统化的方式,描述标准
微信图片_20180520153700.jpg

总结一下:

我认为,除了不必言及的天赋、努力、机遇、运气以外,桥水基金创始人Ray Dalio通过以下几点,走向职业生涯的成功:

  1. 追求成功 (高成就动机)

  2. 在错误中总结方法

  3. 风险偏好

  4. 认真做出选择(以尽可能的方式,让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5. 用提炼底层逻辑的思路作总结,形成“决策库”

相关文章

  • 滤掉鸡汤,《原则》作者的职业经历什么值得学?

    最近在看一本今年很火的书——《原则》。还没看完,看到作者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回顾部分,忍不住先分享几点启发。 作者是谁...

  • 原则 读感

    成功学 原则 瑞。达利欧 成功学 掌握各自的原则 个人经历 工作原则 生活原则 作者是会计算机,从事股票行业,开...

  • 读原则——作者的经历

    瑞.达里奥的故事 1.好奇心 2.有逻辑 3.父母的影响和偶像肯尼迪的影响 4.8岁开始打工 5.12岁买股票,建...

  • 平凡可贵,但请不要误解平凡

    我们说平凡可贵,可究竟什么是平凡呢? 我向来是反鸡汤反成功学的,在我心中,世俗的成功值得敬佩,却并不值得学习。那种...

  • 致刚步入社会的你和我

    又要给大家来碗深夜鸡汤。这碗鸡汤来自我自己的经历。 我的职业是培育祖国的花朵,辛勤的园丁。可是就是前几天,就是...

  • Day11/61 +丽丽许 《如何高效学习》

    《如何高效学习》BY斯科特·杨 阅读目的 看看作者经历了什么,习得高效学习的方法 作者的经历:大学专业商业学,业余...

  • 2.

    早期的试验说明了什么: 作者经历了哪些观点,主要受到了什么启发 怎么看待行为主义的原则 基于内在动机作者提出了怎样...

  • 跨不过去的是苟且,跨过去了是远

    最近这段时间看的书都是鸡汤,鸡汤有毒,段子手的鸡汤却值得一看。尹惟楚,简书签约作者,见习段子手,爱文字,爱音乐,爱...

  • 简单就是生活

    鸡汤太多的结果就是发胖。每天都接受太多的鸡汤。只能选择的过滤掉。不能全盘接受。因为想终于内心的自己。也想要简单的...

  • 《婚巢》婚巢之感

    人生真的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宝贵的,什是值得珍惜的,什么是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小丑和配角永远都有自己的春天,只是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滤掉鸡汤,《原则》作者的职业经历什么值得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nlv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