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橙

1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终于迎来结局,女性们关于独立的话题却久未平息,原著粉们大呼着还我亦舒女郎,电视剧粉们却也没停了告诉大家,活成唐晶,才更漂亮。
与其这么纠结,我干脆把亦舒的原著小说又翻出来重新看一遍。
两个小时后,长叹一口气,人进了30岁,每日周旋于柴米油盐和孩子的屎尿屁,再看这些文字,心向往之,却终究是没了年轻时候的味道。
有人评价亦舒的小说,不能称之为言情小说,而是应该成为世情小说,因为它没有琼瑶、张小娴式的唯爱论,亦舒书中的女性角色,大都是职场女性,她们美丽、多金、拥有安身立命的本领,她们在意一切生活细节,她们有品位、懂生活,理智和智慧并存,她们的身边最重要的人物,永远不是男人。
时下动辄婆婆媳妇小姑的现实狗血情节里,亦舒女郎不能不说是女性们向往的典范,即便这些作品都出在几十年前的香港,但依然不过时,那些穿白衬衫和卡其裤带超薄白金男表的姑娘,假若真站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被她们2米8的气场震慑到,赞一声这才是女人。
然而,她们如此被姑娘们向往,不过因为是几十年过去了,依然很难有人达到这样的境界。
我们都是芸芸众生,有着七情六欲,活在三姑六婆里,踢不开也抛不下,即便给你一个面朝大海的房子,你也很难像那些女主角们下了班踢掉高跟鞋,捧一只水晶杯子对牢大海喝克鲁格香槟,更多的不过是迅速换上家居服,以免熊孩子弄脏了衣衫,而后匆匆步入厨房,做上一汤一饭。
都是俗人,活该如此,我们永远也成不了亦舒女郎。
2
原著中,子君遭遇了丈夫涓生的背叛,从被通知到驱逐出门,不过分分钟。子君从错愕到痛苦再到接受,也不过是分分钟。
女儿安儿透彻清醒的质问妈妈
“你辛苦吗?我不觉得,我觉得你除了喝茶逛街之外,什么也没做过。家里的工夫是萍姐和美姬做的,钱是爸爸赚的,过年过节祖母与外婆都来帮忙,我们的功课有补习老师,爸爸自己照顾自己。妈妈,你做过什么?”
在爸爸摊牌后,又冷静到极致的保护妈妈
“爸爸,你的话已经说完,你可以走了。何必等着看妈妈失态?”
一个12岁的亦舒女郎跃然纸上,和子君一样。
没有抓着不放,没有和小三大闹一场。她和她的女儿一如亦舒女郎的本色,保持了自己的体面,让自己更加独立,从而变得更美。
直到前夫后悔巴巴的来求复合,再给他一个冷脸,告诉他,请保持距离,你有太太了。
这个报复是过瘾的,冷静到克制,体面到淡然,但试问谁可以这么轻易的压制住人性,谁又可以这么容易的就来一个华丽反击?
我们顾及的太多太多,很多时候,何尝不是一句“且行且珍惜”。
亦舒的作品里致力于打造一个独立的现代女性,何为独立?谁又说得明白。
书中的子君,重新回归社会后,在一份简单的翻译和陶瓷工作中重新找回自己,实际上,她不缺钱,她只需要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丰富自己的生活就好。
然而事实上,我们大多数人的大多数工作,都是面目可憎的。
即使我们没被与世隔绝十几年,我们就算是换一份工作,换一个城市生活,都不易于一次抽骨扒皮,我们要重新建构我们的人际网,要迅速做出成绩获得上级认可,不敢请假不敢失败我们要保证获得收入维持生存,更多人的工作价值,不过是糊口罢了。
亦舒说,我想要很多很多爱,如果没有,我就要很多很多钱,其次,是健康。
我想说,这太奢侈了!太多都市女性奋斗在一线城市,即便收入不菲,她们依然不能够每日穿开司米,戴三克拉耳钉,随时来一个爱马仕鳄鱼皮,更多的只是面对节节攀升的房价叹息。
她们的成绩,又有多少不是加班熬夜换来的,钱有了,健康就很难保证,更不要说还要面对老板和客户的苛责,不断的提升自己唯恐被社会淘汰,以及模糊的前途。长而久之,哪里那么容易去维持体面,留住活泼灵气?
傲人的独立,不过都是戏!生活已经很艰难了,不用再这么苛责自己。
3
人都是感性动物,才可以称之为人。
亦舒女士本人像极了《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有一段失败的婚姻,有一个放在夫家的儿子,为了和前夫断的彻底,她对儿子也选择了放弃,终身不见。
书中的子君独立后,不想让夫家的事情拖累自己,她选择了更少的和儿子见面,当儿子考试得了零分,她受邀回家辅导英文时,她说,家庭教师来做的事,不要来找我。
作为女孩,我很欣赏,但作为母亲,我很心痛。
一个孩子永远是需求母爱的,就像亦舒抛弃了的儿子,人过40依然想亲眼见到自己母亲一眼,何等凄凉。
这一点,我永远做不到。
生活的纠葛,不能够一句不恨,就可以和前夫谈笑风生,一句我要独立,就可以对孩子、父母视而不见。这世间,亲情永远更让人难以割舍。
过多的强调女性独立,会渐渐的变成精神鸦片,致梦致幻,唯独落不到现实中的土地。我们有家庭需要付出,有孩子需要养育,有父母需要体恤。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承担着多重角色,活得越久,越复杂,越不可抛弃。
在一项对95后婚姻观的调查中,只有50%的女性表示一定会结婚,45%都表示不确定,这大概是因为现在过多的渲染男性的婚姻角色缺失和女性的独立意识造成的。
女孩子们都想活成亦舒女郎的漂亮,不想将自己束缚在对家庭的付出中,内心期待爱情,却恐惧婚姻。
但即便是唐晶和子君,亦舒给他们的结局依然是婚姻,她说,婚姻是下半生的体面,哪怕她们都不够爱。
唐晶嫁到澳洲,就像吃饭一样,没有任何惊喜,子君嫁给翟君,蜜月时欣赏的是手上的钻戒,她们的骨子里,男人只是一个归属,很难言爱。
但现实中的女孩子们,肯嫁给一个男人,又有多少不是从爱情开始,爱情不是你对我的永远呵护,而是两个人的共同付出。
因为有爱,因为有欣赏,因为有心疼,我愿意去体贴,他愿意去迁就,我给你盛汤,你给我捶背,如此一生,有什么怕的,总好过不那么爱的维持体面。
婚姻不是救赎,而是发自内心的成全与欢喜。
我们都生活在世俗,周身充满了烟火气,我们吃五谷杂粮,我们会怒、会娇、会痴、会痛,我们无法精致如瓷瓶,高贵如钻石。
我们说到底不过就是一个个的普通女人,我们爱自己,爱家人,爱孩子,现世安稳,无论是我的前半生,还是我的后半生,我都愿活在现实里,享受爱与被爱,如此甚好。
至于亦舒女郎,放下书,看过电视,一切就都烟消云散了,我还是我,你还是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