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感悟】
这则的内容继续讲礼在君臣交往中的作用。
一、这则名言的背景。古代封建时代,君臣交往是非常微妙复杂的。从臣子的角度来看,伴君如伴虎,言行需要非常的谨慎,否则随时都有可能有杀身之祸,即使自己言行得当,也不排除别人的嫁祸栽赃陷害。从国君的角度来看,有多种因素不能让自己礼贤下士(在孔子所处的时代是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任贤使能,如果许多臣子不能够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国家又怎么能够兴旺发达。所以那些国君都比较迷惑,怎样才能做好这件事情,才有了本文的这则名言。
二、这则名言的深刻含义,他理清了君臣关系。这个关系在孔子那个时代已经在悄悄的发生变化。怎样才能维持好良好的君臣关系,鲁定公还不太明白。孔子从人性的角度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首先国君要给臣子一定的礼遇,这个礼遇一方面包括了物质的待遇,一方面包括了精神的待遇。比如当时的齐桓公对待管仲的礼遇非常高,才让管仲尽心尽力地施展了他的才华,最终让齐桓公成为霸主。在《春秋》中也记载了一些反面例子。有的国君因为平时对臣子不讲礼节,礼遇不高,直接导致需要臣子卖命的时候,臣子反戈一击,让国君生死国灭。
其次,有了前面国君对臣子的良好待遇,大臣就要对国君尽心尽力,当时的忠就是尽心尽力的意思,与后来的忠诚还有所不同。这样的例子在历朝历代都有。比如说诸葛亮,就是因为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后人大力宣扬的忠诚。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回答是非常的深刻,通达人情世故,高瞻远瞩,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在阅读起来也仍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