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任何一个知觉者都与对象共同构成整个表象世界,就像现存千百万人所能做到的那样完美。但是,如果这个知觉者消失不见,整个表象世界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不只在知觉上,甚至在思想上,这两半也无法分开,这两半中的任何一半只有借助另一半才有意义,也只有对另一半才有意义、才存在。这一半出现,那一半也出现,这一半消失,那一半也消失,两者互为限制。
这一段是摘抄叔本华的成名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读下来我简直像看到了庄子《齐物论》里所写的另一段:
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已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没有我的对应面就没有我本身,没有我本身就没法呈现我的对应面。这样的认识也就接近于事物的本质,然而却不知道这一切受什么所驱使。如果有“真宰”,却又寻不到它的端倪。可以去实践并得到验证使人相信,然而看不见形体的东西,真实的存在而又没有反映它的具体形态。
而叔本华是200年前的德国人,庄子是中国2500年前春秋战国人,也就是说穿越时空,语言不通,两个哲人各自悟出来的道理竟然高度统一。另一点也想说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化一点也不逊色西方世界。把自家经典读透了再去看世界。静下心来看自己民族文化越发的深不可测。
之前曾经觉得叔本华是降级版的庄子,直觉没有错,他们很多观点都是相同的,但据说叔本华呈自康德又混杂了印度的佛禅,哲学的角度,真的天下是一家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