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成立于2008年5月,前身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于1979 年正式建系,是全国成立最早的心理学教学与科研机构之一。
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以培养心理学教学、科研、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瞄准国际学术前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应用心理学3个二级专业学位点上培养博士生与硕士生。
一、招生情况
学硕:
专硕:
二、导师情况
这个牵涉到老师隐私,还是不写了。大家可以去官网搜。
三、分数情况
17年华东心理学推免基础推免6人发教推免9个应用推免10人认知推免6人
专硕推免28人
基础方向9个进复试,最高分395,最低分376,另加2个少干。最后录取7个,含1个少干。
发展方向9个进复试,最高分396、最低分372、另加4个少干。最后录10个,含4个少干
应用方向9个进复试,最高分400,最低分373,另加2个少干。最后应用录8个,含2个少干
专硕66个进复试,最高分369,最低分323,另加一个大学生计划。最后专硕录54,含1个大学生士兵计划。
复试成绩计算办法:复试总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1.2+(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成绩×1.5+(外语听力与口语能力)成绩×0.6(即复试满分为120+150+60=330)。
四、华东师大心理学考研经验
1、学硕经验
之所以选择跨考心理学,和很多跨考的人一样,都是希望可以通过跨考,使心理学可以成为自己生命中的一部分。不管当时是因为什么原因,大学没有学习心理学,我们都可以通过考研这个机会,来弥补这一切。
在备考的过程中,最重要的自然非专业课莫属,这真的是最能拉开差距的一门:一好一坏之间,195与245,差个50分实属正常。而对于绝大多数跨考的人来说,想要通过自学把几门专业课学到如火纯情的地步,真的不是易事。我们都知道,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听听老师讲课,得到老师的点拨,许多自己不太懂的问题就会茅塞顿开,做到事半功倍,这其实也正是我选择xx的原因。
作为一个二战的考生,我认真反思过自己第一次没有成功的原因,得出的结论就是:专业课复习的方式,方向不对。研究生考试是一个应试考试,想要在一场应试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得掌握考试的规律和侧重点,然后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而我在第一年备的考中,对于专业课的复习过于盲目,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非重点,对所以的知识点都是同等对待。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把普心的第二章,也就是心理学神经生理机制那一章,从头到尾,仔仔细细的做了笔记,比如31对脊神经、12对脑神经的名字、作用等都背了下来!现在想想,当时真的是丧心病狂啊,根本不会考好吗?!!这一章明明就是只会出一两道选择题的只需要了解的一章!(我指统考312)
我是距离第一次考的还有70天的时候才报的xx,之所以这么晚才报,也是因为以前一直对辅导班抱着有些怀疑的态度,而后来在复习的过程中真的是完全摸不着头脑,觉得再这样下去肯定是没有希望了,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xx。资料寄过来我看了以后,真的是后悔莫及,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报xx,否则也不会复习成这样一塌糊涂。因此,在二战知道自己是最后一名进复试的时候,即使自己的高中同学就在华东的心理学读研一,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报了xx的复试班,去北京进行了模拟复试,让xx帮忙联系了一个研二的学姐,这个学姐真的帮助了我很多,告诉我复试的时候应该复习什么,面试前一天晚上还请我吃饭,叮嘱我复试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我后来因为复试的时候太过紧张,没能表现好,但得知可以调剂去认知神经科学后,联系了学姐,学姐还帮忙打听了那边的情况,给了很多建议,真的真的很感谢她,而我最终如愿以偿调剂成功。
这一路走来,真的感谢xx,如果不是xx的陪伴,我也不会被华东录取。真心希望每一个追梦的你,都会梦想成真。
2、专硕经验
如果没有xx,我将在黑暗中摸索更久。
20岁以前,我都不太明白什么叫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学习方法以蛮干为主,虽然一直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调整,但因为考试没有出现过特别大的滑铁卢,所以心存侥幸。直到高考只考了一个省内非211院校的三本,当走进那所破败的学校时心中才涌出了源源不断的悔恨和求生意识。一向心高气傲的我觉得自己不是上这所学校的学生,从统计角度上说,我一定是落在拒绝域里的小概率。直到六级考了四次才过,本科专业的研究生考了两次都没考上,以及注会考得跌跌爬爬,才让我逐渐意识到,也许我不是落在拒绝域里的小概率,我就是只能上这种学校的学生。这种认知让我一度自卑到对自己的智商产生怀疑,对自己的人生充满失望和恐惧。
从上学时候开始心中就一直有一个名校梦,所以当本科考了一个这么烂的学校的时候,这种梦想就成了势在必行的动力。对我来说,名校不仅仅是一个头衔,它代表着精益求精,代表着努力追求卓越,它是人蒸蒸日上和自我实现的体现。
在专业选择方面,我非常推崇马斯洛的观点:人要自我实现。而我认为自己自我实现途径就是学习热爱的专业和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所以从进入大学开始我就非常注重寻找自己热爱的专业。通过阅读一些课外书籍,我发现自己对于与人相关的专业感兴趣,所以大三的时候从工商管理专业转到了人力资源管理。然而,探索不是一蹴而就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专业课让我产生了一种束缚感:几乎所有专业课都只说如何做不说为什么,我实在不喜欢这种不明不白的感觉。但有两门专业课除外:《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基础》,它们截然不同于其他任何课程,不生硬地告诉我管理策略,而是将行为背后的原因娓娓道来。从那个时候开始,心理学的种子就在心中萌芽了。但碍于已经开始了本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准备,所以忽视了心里的这种诉求。毕业之后我从事项目管理的工作,在工作中我有许多机会可以和他人接触,在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逐渐感兴趣于不同性格的同事处理问题的方式,我经常想:是他们的性格导致了他们的行为呢,还是他们的工作环境导致的,亦或是两者的交互作用?与此同时,我自由地阅读了一些自己喜爱的书籍,其中许多都是心理学类的。那个时候心中反复出现这样一个声音:如果你不学心理学,你老了一定会后悔。当这个声音反复多次出现的时候,我知道自己不能再忽视它。
逐渐涌现出的兴趣再加上爱探索的本性,以及期盼在名校深造的渴望让我终于迈出了考心理学研究生的这一步。
在选择学硕还是专硕方面,有以下两个原因让我选择专硕:1.有了两次考研失败的经验,所以那个时候选择偏向保守,专硕招生人数更多,从概率上成功的希望更大。2.自己学习的动机以掌握为主,所以虽然专硕的培养目标偏向实践以及它的含金量会弱一些,但我觉得只要能有一个机会去好的平台学习自己热爱的专业就心满意足了。
在选择学校方面,遵从自己的右脑。当时想去上海上学,加上对一些曾经毕业于华师大的老师的钦佩以及华师大心理学卓越的专业水平,让我对华师大充满向往。当看到它的专硕招生人数又比较多时,当下就做出了决定。
选择好了专业、考研类型和学校之后就决定报一个辅导班。因为自己当时一是跨专业,二是毕业时间有点久了所以想借一个外力推自己一把。把我领进xx大门的是张老师,当时在比较机构时听了她讲的一个心理学导学讲座。当下就被她温和的态度,丰富的知识,幽默的风格和敬业的精神打动,心想拥有这样优秀老师的机构应该很不错吧。此外又了解到xx是专门做心理学辅导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强,观察到学员口碑好,再加上它的校长是北师大的教授,让我产生了信任感,所以最终决定选择xx。
在正式开始着手复习前,也就是2015年的1、2月份,我阅读了几本讲学习方法的书籍。因为一直觉得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改进但不知道如何做。这类书籍在市面上可以看到很多,多打着“北大”“清华”“状元”等字眼。曾经觉得很浮夸,但辟除成见之后发现对我这样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学生还是很有帮助。同学们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效果好坏需要亲自实践之后才知道。这也是我鼓励底子薄的学生早开始准备考研的原因:给自己足够长的试错时间,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体系,这块能力起来之后学什么都能拿下。
认清了自己的内心以及做好了初步的准备工作之后,接下来的就很顺遂了。我于2015年2月底辞了职,开始了全职考研的道路。
当时虽然报了辅导班,但因为对大学课堂的天然向往以及回归校园生活的渴望,所以2015年的3月到6月我来到了华师大旁听。这段旁听的经历不管是当时还是现在回想起来,都是20岁以后最幸福的时光。我第一次发现,世界上存在着这么美的校园,这么好的老师,这么优秀的同学。当自己亲身感受到这一些的时候,心里止不住感动得流泪。不过,旁听不是考上的充分条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是,所以同学们不要盲目模仿噢。
整个考研备考过程自己感觉分为三个阶段:打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
打基础阶段:3月份到7月份,我完成了第一遍考研书籍的阅读。这个过程自我感觉是整个备考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地基打得越牢,融会贯通才有根据,如果没有理解到必要的深度和应有的广度,之后强行进行知识点间的联系是非常生疏困难别扭的。这个阶段的我就怀着一颗对心理学向往的心虔诚地进行阅读。白天听课,晚上看书,调动自己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生活经验去理解书上的理论。有感悟的地方在书上做上标记,以备复习之用。在书上写感悟的方式个人认为很有用,因为不是每一次看书状态都很好,书上的笔记可以帮助自己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进入曾经理解的深度。阅读容易走神的同学推荐著名的SQ3R阅读法,即浏览(Survey)、提问(Question)、阅读(Read)、复述(Recite)与复习(Review)。其宗旨就是进行主动阅读,在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地将新的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动脑子的过程不轻松,所以这些步骤我也不是每次都做得到,但力求能多主动就多主动,不浪费怠慢阅读的时间,因为时间过后如果结果糟糕,自己下一阶段的任务就更重,那时候也许会郁闷得吐血身亡。在这个阶段我没有做笔记,觉得略低效。喜欢做笔记的同学可以向笔记达人请教。从五月份开始,生活中开始出现xx的专业课辅导老师,老师会帮助我制定学习计划,督促我的学习进度,帮我解答阅读课本时遇到的问题。在这里我要感谢我的辅导员李xx和葛佳瑞老师,因为我看书容易钻牛角尖,问的问题很多又细致,但他们没有不耐烦,总是耐心解答我的每道问题,感激!如果没有他们的耐心辅导,我的复习过程中应该会存在许多疑问,单凭一己之力恐难应对。此外李老师在每次开始知识点的辅导前都会询问近期的复习状态和心态,如果自己状态不好,李老师总是会温柔开导,也起到了我备考过程中心理支柱的作用。
强化阶段:8月份到10月份。所谓强化自我感觉就是再阅读一遍课本,把知识再进行一遍加工,只不过这一轮开始有重点的阅读。那么重点如何寻找呢?在李xx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完第一轮复习之后我就把真题买来,将真题上每道题目对应的知识点标记到书上,这件事做完重点立刻凸显。真题考过的地方就是重点,必会。而可能考的地方可以参照课本后面的习题,将习题对应的知识点区域作为次重点备考。同时,这个阶段也可以有选择地做一些习题,给自己反馈。在强化阶段我有选择地听了xx强化班的视频,其中讲发展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的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师的讲解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知识点间的融会,节省了自己思索的时间,感觉效率很高。对知识进行深加工的阅读与听课配合还减少了枯燥感。这个阶段也有参看xx的讲义,因为自己不爱做笔记,但确实觉得在强化阶段需要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梳理,而xx的讲义做得比较条理清楚,重点清晰,一些书上没有的知识点也有补充,所以部分课程参看了xx讲义。
冲刺阶段:11月份到考试前。这个阶段进行了三项工作:继续阅读课本,记忆,以及模考。1.首先,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到最后都不要放弃。以前的一位老师说:“考研越到后期考生越容易浮躁,想走捷径,想通过背诵绕过思考的过程,其实相当危险。越到后期,越要以学知识的态度去复习,不懂的时候不要仅仅记忆,而应努力地以学知识的态度去理解。”这番话我记忆犹新,所以最后也一直践行着。并且从自己的感觉看,如果单纯记忆不进行理解,就只是简单复述,容易遗忘,而信息要进入长时记忆是需要精致复述的。此外,自我感觉深度加工的知识容易成为长时记忆,并以内隐记忆的方式出现,可以帮助自己回答以前没有准备过的题目。理解的时候也要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联系,许多考题都不单独考一个知识点,考前就做过自主联系,考场上提取速度就会快。2.在阅读的同时也要记忆,因为考试不仅仅是对知识深度和广度的考察,也是对熟练程度的考察,如果在考场上不能条件反射般回忆,会来不及答题。有许多复习得很好的同学在考试时候会觉得考题似曾相识却写不出来,或者在考完了才有思路,究其原因也许是脑子里的知识太多,但所有的都是同样的加工程度。所以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前三轮复习所掌握的知识经过筛选输送到自己的前意识,以期达到问到就能立刻产生思路的状态。因为前意识的提取速度是最快的,类似电脑的缓冲区。记忆的过程一直要持续到考试前一天。在精确背诵过一轮之后,再复习记忆速度会越来越快,可以达到两个小时复习完一个科目的速度。而记忆的效率个人感觉是取决于之前三轮复习对知识的加工深度以及第一遍精确的背诵。
在这里推荐一个记忆时的小tip,就是及时回忆,也就是艾宾浩斯提倡的及时复习。吃完饭的时候,洗漱的时候可以回忆一下前两三个小时记忆的知识,看看自己记住了多少。因为背诵的时候效率似乎总是很高,看过三遍以上的书一背就会,但是过阵子再回忆似乎又模糊了,及时回忆可以强化记忆并检验自己记忆薄弱的地方。但这个过程略辛苦,因为平时看书动脑子已经很辛苦了,为什么好不容易休息的时候还要动脑子啊T^T,然并卵,都快考了,就再坚持一下吧。如果实在想休息,也别逼自己就休息吧^_^。
3.模考。知识点理解和记忆得差不多的时候,自己也会产生想考察一下自己还有哪里掌握得薄弱的诉求。十一月中旬左右我把近三年的真题严格按照考试时间做了一遍,一方面检验自己的知识点,另一方面调整自己的做题速度。这项复习工作自我感觉是对考试有直接帮助的,之后在考场上比较镇定,心中大致有数每道题目可以分配的时间上限,做到灵活调整做题时间。
4、对2017学弟学妹的鼓励与指导!
说完了术,来说一说考研过程中的道:
1.自信
考研这件长战线的事需要自信,因为人最大的恐惧不是来自外界的否定,而是自我怀疑:我能考上吗?我的决定正确吗?我的智商有问题吗?自我动摇的时候如果没有自信很容易放弃。我一直不是一个自信的人,但在考研过程中发现了积累自信的小诀窍,就是积累成就感。我的成就感来自每天完成自己计划本上的一项学习任务时打勾的瞬间,如果每天计划本上的待学事项都完成了,就会很开心。即使完不成也觉得在进步。自己也逐渐发现,日积月累,自信这种感觉慢慢出现了,那是一种基于自我了解而产生的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某种程度的稳定感觉。
所以制定切实可行又满足分数提高要求的计划还是挺重要的,它既可以组织学习又可以提高自信。在考研时每天我都有做计划,这个计划哪里来?来自我大计划的拆解。大计划哪里来?来自我最终目标的拆解。当时定的目标是为了考上华东,专业课要达到230,政治英语各70分。目标和我现有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需要通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去填充的。差得多任务就重,差得少计划就少。因为我跨专业又毕业了,所以专业课的任务是最重的;因为英语底子相对好,所以英语任务是最轻的。定计划时建议综合考虑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若目标太高,拆解下来发现已超出自己能力边界,自信不足是必然的。
如果同学们暂时没有自信也不用着急,因为你可以没有自信,但你不能改变客观规律:量变产生质变。当你的付出足够多,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这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所以快去种下量变吧。
2.热血目标,冷静执行
同学们在选择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到自己原来的学习水平,自己的学习效率和所剩的时间。这个其实是一个可以科学计量的事,可不是拼热血的事噢。当然我很鼓励选择真爱,如果你的内心告诉你你想选择这个目标,那就去做吧,直觉出现的次数不多,出现的时候要珍惜,直觉不一定正确,但遵循它的经历不管成功失败都会是特别珍贵的人生经验,能够成为将来指导自己人生的独一无二的教科书。并且根据目标成就理论,人一旦接受了具体且困难的目标会激发出工作积极性,所以选择了一个困难目标的学生往往有更大的学习斗志。
但是目标对人的直接激励作用在做完选择之后就可以放一边了,接下来应该冷静思考如何达到它。在前两次考研时我都背负了太大的心理压力,错把考研与自己的尊严绑定。一旦学习状态不好就患得患失,一旦不想学了就开始质疑目标是不是我的最爱,我有没有走错路等等。而一旦学得好就立刻打鸡血般觉得我离我的梦想又近了一步,我是多么英勇啊!脑子里每天的鸡汤鸡血多于对知识本身的揣摩,似乎有一种只要有梦想就能实现一切的错觉。殊不知,促成结果的不是梦想有多大,口号有多响而是每天量变的积累,热血要浇灌在最理性的种子上才能开花结果啊!经过这次考研我总结出适合我自己的一个选择方法:做选择时靠直觉右脑非理性梦想热血少女心云云,一旦开始执行,运用泰勒制,怎么高效理性冷静追求完美怎么来。晚上反省思考,白天扼杀控制。现在往回看才稍微琢磨出了一点点流行于考研圈的一句话的含义:战略上忽视,战术上重视。
3.方法与效率第一
这句话是我在听xx政治课的时候一位老师说的,他说许多勤奋的女同学之所以考研容易失败就是没有注重方法与效率。当时就有一种醍醐灌顶的醒悟感:在我的少女时代,脑子里存在着一个错误的公式很多年:勤奋=拼时间=成功。因为这个公式我做了太多的蠢事,觉得学习成绩不够好是因为我不够勤奋,那要做到勤奋我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只要我挑灯夜读耗尽时间就能有好成绩。在这种错误观念的指挥下,二战的我每天过着十二点半睡六点半起的生活,每天累得想死,还挥舞着拳头跟自己说:I believe I can! 至于头昏昏沉沉学不进也不管,题目错一大半也不管,反正我撑到十一点半了,反正我努力了,我不成功谁成功啊?!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不要再重蹈我的覆辙,为了梦想拼一次就够了,二战三战真不光荣,学习一定要注重客观的反馈和自我反省啊!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就要改啊!时间只有这么多,错过了就又是一年啊!那是你货真价实的青春啊!是你365个不能放肆玩耍的白天黑夜啊!
4.劳逸结合
今年为了给自己减负做了两件事:一是没有跟任何人说自己辞职考研的事,二是每周看电影或者综艺节目或者锻炼身体或者约会,每天午饭后刷微博看杨幂李易峰动态。第一个是因为我深知在学校学习的学生的同龄压力,喜欢互相打听报考学校和学习进度。我又是容易焦虑的人,知道别人的复习进度快会焦虑,知道别人知道我的报考院校会焦虑,因为怕对不住他人的期许。所以这次索性谁也没说,既不会被泼冷水,也不会因为关心而倍感压力,也不会被追着问考研成绩,即使失败了也只有自己知道。我们的喜悦哀愁只与自己相关,不与任何人分尝。第二方面是因为经过了二战的压抑发现自己实在受不了一眼望不到头的无休闲生活,索性认了自己的懒和馋:就是想睡觉,就是想玩乐,就是想吃东西,有梦想也有生理需求。那么在既定目标必须要完成的情况下也得想办法让自己轻松愉快。从心理学的一个著名实验:延迟满足实验中我们也可以得出适用考研的延迟满足方法:1.延迟之后得有满足:在自己努力完成了自己制定的计划后就给自己鼓励。一年学到头,稍微一休闲就自罪自罚的生活太可怕了有木有?!也正如上一part所说,勿把考研本身看得太重以致患得患失,别一玩就嘤嘤地哭。咱们看学校的期末考试重要吗?重要啊!要攒学分拿学位啊!那你看那些真学霸们怎么学的呀?是不是又玩又学开开心心的呀?这就对了!休闲能够给我们积极的正能量,更好地投身于学习,不要放弃它噢~2.延迟的时间是孩子能够忍受的:实验中是让孩子忍15分钟而不是两个小时。同样,对于考研的孩子来说也不能忍一年没有休息啊!遥想我二战的时候不允许自己休息,多睡就骂自己,要是玩乐更是把自己骂到尘埃里。终于在一次扛了一个月没有休息日之后崩溃了,猛看了一天的电视剧,这样真的好吗o(╯□╰)o。同学们可以定一个你觉得扛得住,做完又觉得需要歇一歇的计划周期(比如学六天,玩半天),在周期内坚持,做完了就歇一歇,充电之后继续坚持。手中一直拿着一只杯子一定会酸到不行,但拿一阵放一下可以笑到最后噢~
5.不盲信经验
这点也是走过的弯路中比较印象深刻的一点。本科时代的我把所有考上名校的师兄师姐都奉为神人,认为他们说什么都是对的,他们的经验巴不得拿来就用。后来悲哀地发现,他们的许多经验都是不可复制的,自己根本就没有那种能力可以做到他们曾经做到的。并且,后来越发觉得,师兄师姐也许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成功的关键原因,他们口中的经验也许并没有用。所以别人的意见批判地吸收吧。找到你自己的路是最重要的。
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一下我的辅导员李xx老师和张向兰老师。李老师在平时辅导的时候就不仅仅关心我们的学习状况还关心我们的心理状态,义务地为我们提供心理指导,减轻考研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思路清晰,表达力强,声音好听,态度nice,倍感像大白。在指导专业课的时候也丝毫没有考上学长的架子,自己不清楚的问题绝对不装,如实回答不清楚,回去查找资料之后再回复给我们。即使我们的意见和李老师有冲突,他也不会以成功学长的身份压服我们,而是耐心和我们商量讨论,充分尊重我们的意见。此外,李老师还义务地做了好多好多事,他的工作其实到初试就结束了,但他一直义务地提供指导直到复试,许多次看到他的回复都在凌晨,即使在自己学习如此紧张的状况下也不忘帮扶我们,实在感动得不要不要,绝世好boy非他莫属。还要感谢张老师,她的工作应该在我们报完名之后就结束了,但是张老师也一路对我负责到复试T^T,期间不管我问多奇怪,多与她不相关,多没谱的事她都没有对我说过一句硬话,而是温柔对待,耐心解答,尽自己所能提供资源帮我解决问题,并且一直鼓励着不太自信的我,这一切都让我好感动于张老师的善良责任心和情商。许多次发现,张老师在下班以后还在无怨无悔地回答学员问题,发日志,组织讲座,让我好佩服张老师的敬业精神。能够做到这些我想张老师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薪水吧,还有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都是学心理学的我需要学习的。辅导员和张老师这样的付出都是我长这么大在其他任何机构都没有遇到过的,心里不禁为xx点赞,也为世界上存在着这么美好的人而心存感激。
最后希望2017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少走弯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祝福每一个用心付出的人能够顺利考上心仪的学校专业。万事万物的发生有其规律,时间看得见。
五、其他情况
华东师范这两年专硕略有压分,大家复习时候一定要打好基础!打好基础!打好基础!一定要认真看课本!考研不是期末考试,直接拿重点背的后果。。。。嗯。。。。你可以试试。
华东师范考试学硕分数略高,大家不仅要专业课考高,政治英语也要努力复习,不可掉以轻心。专硕参考书11本,每本书都会有一个大题,而且今年考了统计的大题,所以,统计也不能落!前期打基础,后期抓重点!嗯!华东很好!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