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种设备强制检修规范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5日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
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可参照以下图6-24所示的流程加强对特种设备的监管力度,确保安全运行。
2、企业安全管理流程
企业安全管理中涉及以下主要环节:
l 动火、动电、停电(断电)、停电(带电)作业;
l 外部施工部门进厂施工安全协议;
l 安全防护着装规定;
l 安全审批流程。
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流程中或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维修工单生成过程中,启动安全审核程序,确保维修安全,流程如下图6-25所示。
在设备维修管理中主动导入维修安全管理,对维修物料、安全标记、安全隔离、安全施工步骤等进行管理,可以取得非常积极的效果,如图6-26所示。
3、警示报告制度
设备安全管理的基础是消除生产现场和环境中各类危险源,危险源的消除可通过对现场环境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环境要素,通过重新布局、环境改造、再设计、改建、加装防护设施、现场定置化管理等方式解决;运行危险源要通过对设备设计加装防护、报警装置,通过强化对员工的安全防护、劳动保护和培训,或通过对设备工艺的再设计和改进来根本解决;人为操作危险源通过操作规范训练和严格管理,通过纠错、防错程序设计,通过可视化的作业提示来减少和避免。
海因利奇(Heinrich)曾经做过统计,330件工业意外,300件不会造成伤害,29件会引起轻微伤害,仅有一件会造成严重伤害。按照海因利奇安全法则,要想减少严重伤害事件,必须让那些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意外事件同时减少。
为了避免一件严重的意外,海因里奇主张要努力减少引起轻度意外伤害和没有引起任何伤害的意外事件数。也就是说,只有把意外事件数减少,才可能消灭造成严重伤害的意外。
消除轻度意外的重要方式就是“小题大做”和“大惊小怪”。为此,企业创造了“警示报告”这种模式。所谓的“警示报告”,就是当员工发现任何产品质量、设备故障及安全防护隐患时,及时填写一个警示报告(也称惊吓报告),报告给现场管理者和主管。这一警示报告的作用如同放大镜或显微镜,把一些易于被忽视的问题揭示出来,引起警惕、采取措施,以防演变成重大的问题。这种警示报告的模式可依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不同而不同,表6-21给出了一份警示报告的例子,供读者参考。
警示报告要及时地被汇总、归纳、统计、并采取措施对可能造成的问题加以防止。管理者要对警示报告的撰写人给以热情的鼓励和支持,对于有意义、有价值的报告给以奖励。警示报告制度的规范化管理对减少意外、防止重大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节选自李葆文教授著作《现代设备资产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