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甚是怡人,不经意的偶遇四川荥经县的“朱氏砂器”厂。在距离荥经县城以西不到一公里的六合乡古城村,是荥经砂器的唯一产地,有着2000多年的砂器制作历史。从荥经县城出发,出城拐上一条地势向上的公路,不到十五分钟,就到了。而这条婉沿向上的公路,是不折不扣的“砂器街”, 道路两旁是各式各样的砂器店,店铺门前的空地上堆了许许多砂器锅、盆等。前店后厂的“朱氏砂器”是其中很有特色的一家。砂器街安静、沉默,鲜有人来往,短短的路程,却仿佛连接了两个世界。
出地之前,针对砂器上网搜索了不少资料,对朱砂有些初步的认识。我们在县城区问过路人对砂器是否了解,他们日常生活中又是否会使用砂器,得到的答案均是否定的,这让我们惊讶,在发源地尚且是这样的状况,那么砂器对外的销售与推广又该是怎样的艰难?
踏进“朱氏砂器”门店,入目是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砂器,有花瓶,有成套的茶器,有装饰品,也有碗盆和普通的喝水杯,这些砂器的价格从几十到几千不等,种类繁杂。
不同于别的店铺,“朱氏砂器”有间砂器展示厅,琳琅满目的各式砂器摆满橱窗和展厅:有比人腰还粗的青龙砂缸,也有小到如核桃般的精致茶杯,还有纯粹用于把玩观赏的塑像。展厅的一张茶几上,摆放着一套古朴的黑砂茶具,专门用于招待客人。
“朱氏砂器”还有一个特别的身份——“荥经砂器传习所”。荥经砂器已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名门”朱氏砂器传至如今已是第八代,朱庆平本人在2008年成为省级 “非遗”传承人
朱氏砂器目前仍是传统老作坊式的手工制作,其烧制手法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如创造性地烧制出了黑砂,开创了新的流行,又如老板一个月前刚刚能烧制出来的内外颜色一致的茶壶,这些都是手工艺者在创作过程中探索出的新的东西,从某一方面来说,正是像朱老板这样的手工艺人不断的摸索—也许是一次失误,也许是一次突发奇想,才能使砂器持续保有生命力,不断地创新。交流中朱老板带我们参观他的得意之作:一尊极大的花瓶,表面布满不规则的凹陷纹理,看起来古朴又别致。他谈到砂器时语气中充满自豪和满足,那是最简单的想法和最直接的行动力,我想这或许是砂器未来发展最根源的能动力。
前面提到砂器的宣传与销售,和老板长达一两个小时的交谈中,我们意识到朱氏砂器如今主要面临定位不够清晰和缺少宣传两个问题。老板自己也有所思考。传统手工艺品的窘状大同小异,到底是如何推向市场、占领市场的问题。朱氏砂器当务之急,是打造品牌印象,找准定位。而宣传若是能和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对接,例如投放在手游中,或是在手游中融入砂器文化元素,相信能更有效地将砂器推广向消费人群。
这次参观,印象最深的是砂器街和城区的割裂。砂器在最开始,其实是作为生活器具提供给人们,但后来失去了竞争力,便转移到制作茶具、花瓶等方面。但其实砂器作为砂煲,别有自己的优势,它性温,不损药性,所以用来煲药煲汤再好不过,但这一优点却没有得到更好的宣传和推广。看到朱老板对砂器的热情与忧思,我们努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了解朱氏砂器,以期能在之后,向他人更多地宣传和推广砂器,让更多的人了解砂器。希望我们这些微薄的努力,能带来些微正向的改变。
�����E�6{�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