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女儿做了一次“深度”沟通。总的来说,我们娘俩经常交流,话题是随机性的,在学校里遇到的事、自己的心情、发生的社会事件、读过的文章等等,基本算是无话不谈。为什么今天的谈话是“深度”呢?
因为今天交流的内容让孩子纠结了两三天,能和妈妈说吗?还因为今天的话题让孩子很不理解,用她的话来说,自己这两三天也是在接纳,她感觉自己对生活的认知被“刷新”了!究竟什么事情呢?一开始我的好奇心就被勾起。唯恐她不说了,不停地自我表白,“相信你妈的承受力和接纳度吧!”眼看着她鼓起勇气,说班里某男某女吵架,可是听着吵架内容很奇怪,她就问了周围的同学一句,结果被告知“男孩在泄愤呢?因为她女朋友和别人‘睡’了。”“你说什么?高中生啊!”女儿说,自己当时就被震惊了,说话的同学撇了她一眼,“你以为呢,高中生怎么了?还有卖的呢!几班谁谁谁……”准确的人名让孩子久久不能平静,谈话结束的两三天里,孩子觉得学校太乱了,怎么会有这样社会性的事?怎么会有女孩子这么不自爱,难道现在还有因为钱而用自己做交易的?……总之纠结了两三天,期间和要好的同学也简单提过,结果被对方评论为“你傻不愣登的,不知道接受不了很正常!”女儿说没想到在同学眼里自己是傻不愣登的,很受伤……
孩子的话让我也略微震惊了,可反念一想,高中生——青春期,所有令人惊讶的行为都是对底线的试探,是对自己世界的“叛逆”,这些出格的孩子肯定有不同于正常孩子的成长环境,有他们认为可以“放纵”的各种缘由。有的孩子可能三观已毁,已经分不清荣与辱的界限……我把我的思索和女儿交流,“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敬而远之’,可能她们有各种缘由,我们不了解,也就最好不予置评!但他们的行为我不认同,所以,只能面上客气招呼而保持距离!”“是的,是的”,我赶紧予以肯定,这个“敬而远之”让我踏实了,在我们对世界无能为力的时候,“独善其身”也是一种很好地选择。“妈妈,这些事是不是真的,我觉得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就像你说的,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己做出的,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是了!”嗯,你能想到责任,很棒!“我不认可你的行为,但我尊重你选择的权利!这就足够了……”
未来的世界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人生大概就是对未知领悟的不断开拓。面对“毁三观”事物,能敬而远之,有尊重的态度,有责任的思索,我觉得女儿在思考中获得了成长,这大概就是过往教育的积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