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的晚餐吃得有点晚,也吃到了阿六钓回来的鱼。依然是香浓乳白的汤汁,依旧是久违的鲜香味道。
这鱼我也不知道叫什么鱼,只因本地人都以壮话称之,所以译成汉语实在也不知该如何称之。悉知它的形态特征与鲺鱼十分相似,但众人都说不是塘鲺鱼。特征:鱼体长,头粗体细,鱼体表光滑无鳞有侧线。鱼体呈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为白色。口宽,横裂,齿利,口稍下,有触须。(如图)
想想也有一年多没吃上这鱼了,平时吃的也就是品种普通身形纤细的小鱼小虾,因为这种鱼很多情况下用蓄电瓶是电不到的,只能用钓。而说到钓鱼一事这里也是有所讲究的:钓鱼所用的钓竿并非我们常见的伸缩钓鱼竿,而是一节长度约为十公分的竹子。一节竹子,把两头削尖,再从中间部位挖出一个凹型轮廓,鱼钩穿线,再绕过凹型轮廓,把鱼线绕好。使用时取一个袋子把缠有鱼钩的小鱼竿(100~300把,总之是越多越好)带去即可。鱼饵须得是蚯蚓,其他的鱼料基本无效。傍晚时分可以放钓,放钓时沿着小河边走,每隔一小段路把鱼饵装到鱼钩上再放入水中…放完以后可以回家吃饭睡觉觉,第二天天蒙蒙亮之时起来收钓。
不说盘满钵满,至少也从不空手而归。前年的河流生态环境还算好,河水清澈无污染,阿六有时可以钓得十到二十斤。邻居们叫他拿去卖(三四十元一斤),他不听,送左屋的二娘几条,送右屋的四姐几条,再送下屋的叔公几条。送了邻居再煮些来吃,剩下的,收进冰箱里,有时间再煮来吃。只是小宝从小就蛋白过敏,也就少了这鱼汤,现在能吃少量。
听婆婆和她们那一辈的人说以前她们吃过不少小河里的乌龟和王八(家公曾下河捉过乌龟给我婆婆炖汤喝,想想就很羡慕)。而现在的环境不一样,阿六这次也只钓到十几条鱼。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垃圾也是越来越多,卫生环境方面却是落了后,河里的鱼虾河螺的数量与品种已经比以前少得多了,而那样的日子也终究是越走越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