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静看繁华
小的时候,如果听说某家来了个远方的亲戚,邻居总喜欢过去看看,凑个热闹。
一个说:人家亲戚是上海来的,很远很远的大城市来的,坐个轮船要坐好几天呢。
另一个说:谁说不是呢,我有个亲戚在苏州,听说跟上海很近,不过来一趟也是又坐汽车又转轮船的,好一番折腾才到我们这里,可远了呢。
小的时候,跟远方的亲戚说个话也是很遥远的事,一封信在煤油灯下字斟句酌的写了半宿,第二天寄出去,然后等个一月半载,回信还没有收到,自己说的事自己都忘的差不多了。某天信到了,看到信才又想起之前说着什么来的,但依然感觉温馨,满满的幸福,经管当初提的事,想得到的答复已经没那么期待。不过还是又提笔回了信,依旧有说不完的心里话。
后来有了电话,想说的话直接通过一个细细的线传达,书信也就少了。只是当时电话费比较高,对于普通人还是能不打就不打了。然后又有了QQ,E妹儿。这个软件基本又恢复到书信年代,不过速度不是快一点半点了,随时能收取回复,等待不再那么漫长,于是下班最感兴趣的事,就是坐电脑前与亲戚朋友聊一会儿,千年芝麻万年谷子的侃一阵。与此同时,交通的变革也大大缩短了两地的距离,像那个上海来的亲戚,苏州来的朋友,不再又倒车又搭船的,来一趟要一两天,如今的高铁风驰电掣的两三个小时就来了。上海,苏州,在老百姓的思想里,不再是多么神秘的传奇。
再后来又来了微信,QQ,E妹儿慢慢的淡出人们的习惯,有事微信上按着喇叭沙喉咙,破嗓子的说一阵,然后等着回过来的喇叭,点开听一听依旧五音不全的回答。然后再不说话,只是不停的手指在手机上刮呀划的,自个独自嘎嘎嘎的笑着,信不写了,连亲戚朋友聊个天也懒得开金口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