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作4节课
上午仿真两节课:
经过验证,自己的扫频程序在全频段均正确,但仍存在对于FFT中为什么要除以nfft和扫频的第二个小信号为什么相位要挪动90度的问题,论文中未挪动。
仿真观察了在延时自40us至400us变化过程中,动态相量模型中的ucpm、i、idiff的频率分量情况:ucpm除了已经考虑到的0、1、2次,还有一部分可以看到的3次分量;idiff可以进一步考虑4次分量;i可以进一步考虑5次分量。
对于小信号在扫频中是否因为振荡现象显著而被淹没了的问题,有试图通过观察时域中电流的f0+f_inj分量的幅值是否与扫频得到的Vdq_inj的平方和的绝对值相等来判断,但仿真结果显示后者低于前者。还有一种思路是看扫频的电压时域值(0.005*Ubase)是否与实际测到的ua中f0+f_per时域分量相等,或者与扫频得到的Vdq_inj的平方和的绝对值相等,这个还没有仿真验证。利用小信号线性化脚本程序和时域仿真对比来验证是否淹没小信号的思路目前过于混乱,没有想到合理的验证实验,也卡住了仿真的进程,可以先放一放。
查野哥的论文查不到,明天直接让野哥把他的论文发给我吧。然后,野哥的论文主要是讲多端柔直的,我可以采用略读的形式。
晚上文献阅读两节课:
学习阻抗分析法研究三相交流系统稳定性的论文。有一些单词和句子看不懂,对看过一遍的部分没太大印象。我也不能太急了,毕竟之前一篇英文文献我得花十几个小时才能看得差不多懂。现在才花了一个半小时就开始着急,还是太早了。可能是对自己没有科研产出的情况有些焦虑,这个焦虑也焦虑不来的,尽量围绕仿真来学就好。
周四周五周六都被如何验证小信号是否被淹没的仿真验证问题纠缠,想不出很好的实验验证方法,所以有一些畏难情绪带来的逃避心理。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1.可以请教师兄,可以把其他仿真的问题都拿出来整理了一起问师兄,也可以就问一个问题,后面有问题再问。如果我问师兄,他不一定会觉得烦,说不定很乐意帮我解答问题。
2.在两天想不到解决方案后可以先放一放,别把自己困在这里。从复现师兄的论文或者郭贤珊的论文的角度继续走仿真,把参数调得一致。
论文不是不能看,而是紧紧围绕仿真的研究内容来,可以是看自己要复现的部分,以及对应的原理。焦虑没用,多思考,多尝试,多行动。仿真上没有思路了别怕,怕着怕着就越不愿意搞科研了。我不是讨厌科研,更不是讨厌自己的研究内容,只是遇到了难题,寻求帮助挺过去,就好了。
晚上跟男朋友以及一些朋友吃完饭、逛了会夜市、听他们聊了一会儿,自己基本整个过程保持沉默。回到家后躺在沙发上发呆,心里有些堵,一点点难过,却没有合适的语言来形容。
可能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仿佛一潭死水,周围的一切那么鲜活,而我是灰色的。他们都在收获新的体验,而我似乎一天又重复一天地过着。看了得到课程又怎样、看了书又怎样,好像也没能丰富我的生活。那些文章甚至没能让自己在感到无力的时候准确地表达自己。
可是我知道沉浸在这种情绪中对生活无益,只有行动才能有所改变,哪怕这个动作不一定带来多大的进步,但对改善焦虑的情绪是绝对有效的。
喝咖啡、运动、看书,其实只要试着迈出一小步,我就能走出来的,勇敢地,拥抱这个世界。
不知道男朋友会不会看到我写的这些文字,我不是故意沉默,也不是为了什么而难过到不想说话,只是觉得生活里没有什么可以分享的部分,所以失去了表达的能力而已。我想交流,却发现生活一片灰蒙蒙的,仅此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