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的范围是如此之广,比如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家庭教育等等,和我紧密相关的自然是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了。不管哪种教育,其不竭的动力都来源于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的方式方法、趋势形式有很多,从目前我能接触到的范围来看,我要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研究、写作。
这是在学习闭环“输入-思考-输出”中的具化,输入的方式除了阅读外,对我而言也可以是间接的刷抖音、听音频、听人分享等。
思考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我们的消化系统的吸收能力,在思考中,研究是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最直接的方式,当然思考要注意深度和广度,兼顾力度和温度等。
我现在的思考习惯和方式是什么呢?似乎并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细思极恐,一个主脑力劳动者,竟然不去打磨自己的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认识到自己思考问题时的习惯和方式,就需要找到几个切实有效的思维工具,丰富自己的思维工具箱,来解决我们面临的种种问题。
目前我的认知中,有几个是通过实践之后不错的,比如原则思维、思维导图、头脑风暴、二维四象限法等。其实不整理这一切就只是在大脑中一堆混沌的概念,仔细梳理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工具箱里,还是有一些工具的,只是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工具,也没有仔细分析过各种工具的适用范围和把他们使用练熟。
擦擦工具上的灰,找到几个趁手的工具,把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出来,再努力去做分析和实践,远比犹犹豫豫用哪种工具最合适来得重要。
擦擦工具的灰。使用原则是从罗胖吹嘘的《原则》一书建立起的意识,接着又通过脱不花的分享婚姻三原则“妥协、取悦、信任”开始实践,再通过读《正面管教》确定自己教育教学管理的三原则:自主、归属、胜任,态度原则“和善而坚定”。然后自己又陆续读了一点书、几篇文章,确定了“随时表扬,定期总结”的对平对下沟通原则。不得不说,这些原则切切实实改变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即增加了自己的亲和属性,又减少了很多的情绪内耗,留出更多的时间,可惜这更多的时间我似乎没能有效地利用,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大问题,继续使用和完善自己在对不同事和人上的原则。
第二把工具是思维导图,有一阵特别迷恋思维导图,大概是17、18年,买了思维导图的书,看了一些没看完,下载了许多思维导图工具app。借着那股热劲,还拆分了好几本书,比如《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把每一章做成一副思维导图,借着这九张图,装了不少逼,收获了不少赞赏。也利用思维导图类的工具,比如我就用幕布app,来拆解其他专家的ppt、论文等,帮助自己快速建立相关专题的认知,并进行内容整合。但近一两年过了热度期却又把这两个工具摆着吃灰,下一步我打算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对任勇老师教育教学的系统认知。
头脑风暴自己也用过几次,用来整合自己凌乱的思绪,选定一个主题,把所有的相关概念都写在这个主题的旁边,最后把所有写出来的词分类整合,就是自己认知的直接体现。借助头脑风暴,我可以用来组织想法,用来专题的系统写作,在阅读发酵后生成自己的思考。
二维四象限用于分辨是非、明确价值观。最开始是看史蒂芬科维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来划分四个象限用以分辨事情的重要程度。四个象限分别是重要而紧急的事情、重要不紧急的事、不重要但紧急的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在李笑来老师的课程中,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如果我能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上,那么未来的产出将是惊人的。
今天实在路上完成的本文,从飞机到出租回昆明家中,算是仰望星空了,那么接下来就要用来解决具体问题,躬身入局事儿上练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