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女声火起来后,直到今天,选秀类节目全国开花。这种颇受争议的成名方式,让很多才艺满身却缺乏机会的普通人,从此走上了大明星的路,名利双收。虽然仍然有些人还认为“选秀明星”们的底蕴不够,学识不足以名动天下,也就是“德不配名”。但却有着那么一群名为“粉丝”的团体为其买单,使其光鲜地活跃舞台上,直至热度褪去。
洗尽铅华的“选秀明星”如同大浪淘沙一般,有的乘风扶摇直上,也有的时运不济,能力不足黯然退出。但大概率来说,只要是红过的明星们,怎么也会比一个平常人好过得多。
所以,每一个选秀节目都不会缺乏参与者,前仆后继的聚拢着众多心怀成名之梦的男男女女,毕竟比起之前的那种一步一个脚印的攀爬,还要寻找机会的方式来讲,这里的机会显然要大得多。甚至都不需要做最优秀的那一个,也有可能成功。
选秀的热度一直未曾褪去,虽然形式和门槛都日趋专业化,让无数“小白人”再也无法通过“海选”。但这十五年来,社会发展的趋势大家有目共睹,一个庞然大物的出现,再度掀起了波澜,这就是——移动互联网。
微博、微信、博客这些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在3G时代,就有着一大批因此而成名的人物,但是那时候的成名,所需要的专业性还是比较强,基本上算是明星们的一个与粉丝的辅助沟通渠道,还谈不上对普通人有多少帮助。但4G网普及之后,短视频、直播等互联网新产品裹挟着一大批因此而成名的人而来,让大多数人始料未及。
这批人与明星一般,有着庞大的粉丝群,甚至,他们有着比明星更为精准的粉丝数据。与之前的明星因为有名气,所以有粉丝不同,他们是因为有粉丝,所以他们成名了,互联网将这一群人去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网红”,依赖网民而红起来的人。他们彻底击破了哪怕是选秀都未曾打败的“成名”门槛,自我塑造成了自媒体时代的一个现象级群体。
同样,带有偏见看待网红的人也有不少,因为互联网在轻松的放大一个人的优点同时,也同样放大了个人的缺点,让明星们的高大全形象,无法在网红身上体现出来。这样的心理落差,确也让人无法轻易释怀。
但是,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每一个可以称之为网红的互联网创业者,至少在他的账号下,聚集了十万以上的粉丝数据,这批恐怖的数据,被命名为“流量”。他们比起传统明星的粉丝,缺少了一种“盲从”,多了些理智;缺少了更多的数量,却多了“精准”的情绪。
因为每一个网红,都会为自己打造一个非常独特而明显的“标签”,让粉丝可以轻易的知道,可以从他那里,可以得到什么内容。同样因为这个“标签”,让商家们在投放广告的时候,有了真正的可选择性。
相信今天,应该不会有商家找李佳琦宣传不粘锅了吧?同样,也不会有人去找“麻辣德子”推销口红,因为他们的标签,锁定了为他们买单的粉丝。
明确的受众,精准而详尽的视频解说,商家从网红那里获得了极高的销售增长,网红同样获得了不菲的佣金,粉丝也因为网红的推荐用上了性价比极高的商品,怎么看,这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多赢局面。
这,就是“流量”的作用。这,就是“个人IP”的魅力。
从前,只有明星才普遍具有“个人IP”的性质,那真的需要用一辈子去奋斗、努力、争夺才能看到一丝希望。为此,“娱乐圈”里,充斥着类似“潜规则”的黑暗,可以说,那时候的IP,没有不带血与泪。
互联网打开了这扇大门,衍生出自媒体,有些普通人,通过释放自己的价值,向外界展示“闪光点”来收获他人的喜爱,完成原始的流量累积。有些奇才,更是在摸索出规律后,一步登天。更有勤勉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最后却成为了国家传统文化输出代表之一的“李子柒”。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真的很“牛”,有一个闪光点,我们与成名的距离就差不太多了。会做饭?可以。会织毛衣?没问题。哪怕就是长辈口中最没用的“吃得多”或者是“会玩游戏”,那更是有着很多成功案例,完全没有问题。
“成名,从来就没有如此容易过”,想让十万人认识你、记住你,十年前,得有能力写一本超级畅销的书,或者是出演一部人人交口称赞的电影,做一张口口相传的音乐唱片,更或者是如同“芙蓉”、“凤姐”一般哗众取宠。
现在,再也没有这么高的门槛,难度低到可能只要随着潮流跳上一段15秒钟的舞蹈。
举世闻名。
“流量,从未如此容易获得过”,没有人能限制你成为多少人的粉丝。所以,也没有人能限制得住你拥有多少粉丝。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依靠自我闪光点释放价值的时代,只要能给粉丝带来想要的价值,就能获得流量,成为网红。
“流量,也从未如此容易变现过”,做过营销工作的人,都会有选择广告媒体的苦恼。而网红的出现,流量的标签化,无一不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简单的选择。多赢,成为了如今互联网短视频、直播等销售方式的唯一关键词。
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那么我们离牛人的距离呢?远乎哉?不远也。往纸上写上一堆自己的优点,再写上一堆自己的兴趣。画一个圈,勾出共同点。剩下的,就尽情去展示它们,当你的第十万个粉丝来临时,请来这里留上一句:“我,已经是一个牛人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