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幸福课》看到“死磕”的时候,也想起自己死磕的经历,比如固执的认为兴趣和工作的绝对矛盾对立,作为一个药学专业的人,放弃本专业工作,跑到互联网行业工作,从坚持到失败,虽然也让我有不少的收获,但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真不后悔吗?
虽然能够在朋友面前说出这些理由:我还是学到了很多经验,读了一些有用的书,养成了一些工作习惯,这些都是对我有益的。可是当一个人的时候,我又会觉得:因为我的固执,我辜负了父母的期望,让她们现在还在操劳奔波,我没能好好照顾他们;因为我的固执,我没能尽到做男朋友的责任,让女朋友一直担惊受怕。
最关键的是我真的感受到有时候死磕也有可能是一种偏执。
在很多地方都听说过”死磕“这个词语,以前有“破釜沉舟”的成语,近的,罗胖的“死磕自己,愉悦大家”,“死磕高考,不疯魔不成活”,“死磕精神”,仿佛都在说坚持努力一定会好。
但其实跟有关的死磕还有一些其他的词,就是“死心眼”“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了”,电影《心花路放》中徐峥对黄渤说的:你现在就处于你人生的阴影里面,但阴影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怎么就出不来了呢?所以,有的时候死磕未必是一件好事。
《幸福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你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来就受这个问题的限制,是这个问题的结果。
我以前固执的认为,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相信死磕之后一定会有办法的。但事实是,个人能力和阅历有限,单靠努力是不行的。
李叫兽有一篇文章“系统性困境——为什么你努力了很久,但是没有效果”这样说:
有时候我们面临的困境会像一个死结,就像一个实习生为了找工作至少需要一份实习经历,结果实习的面试官说:你没有相关实习经历,不能给你实习机会。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困境,不论你在原来的方向努力多久,往往都难以解决。
怎么办呢?
李叫兽的建议是:跳出本来的努力范围,寻求外部解决方案。
能够这样做,这需要我们内心承认自己对这个问题无能为力了,所以才会开始去找外部方案——比如找心理咨询师,找一个长辈或者朋友聊聊,读一本书等等,当这样做的时候,我们就会跳出问题的纠缠,能从更多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找到解决办法。
而《幸福课》书中给的建议也很类似:不跟问题死磕,随时准备趴下。
作者认为:一旦承认在某些事上无能为力,你能所能做的事反而多了。
在不同阶段,我们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也会听见彩虹里唱“也许时间是一种解药”。当我们停下来,不在这件事中纠缠,过一段时间,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发生改变,我们更能以“旁观者清”的角度来审视我们的这个问题,找到出路。
书中那个年轻的产品经理,除了死磕那个他解决了好久也没有能解决的问题——让争吵几十年的父母的关系和睦起来,他可以选择不管这个问题,专心工作,努力赚钱,虽然父母还是吵架,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他能在父母生病的时候更好的照顾他们,这比死磕着非得让父母不吵自己才能更好的工作显然是更好的。
还有那个心高气傲的“艺术家”,肚子饿了,除了和自尊死磕,他也可以选择花了那20块钱,填饱肚子,好好生活,好好工作,在别处赢得尊敬。
正如书中所说:
这就是生活的好处,出了直接面对问题,别处的进步,又会兜兜转转,回过头来推动我们的生活继续向前。
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并非要一路走到黑,为难的时候不妨放下固执,主动承认自己现在的无能为力,去等待,去冷静,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选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