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如果你相信某件事情会发生,那么这件事情最终真的会发生。
如果你早上醒来后马上想——今天将是糟糕的一天。你的态度可能会让你的预测成真,这一天可能真的事事不顺,如你所愿。
自认为是读书的料,便真的成绩很好;自认不是读书的料,就真的学习成绩很差。
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自证预言。自证预言,是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莫顿提出的一种社会心理学现象,是指人们先入为主的判断,无论其正确与否,都将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人们的行为,以至于这个判断最后真的实现。通俗的说,自证预言就是我们总会在不经意间使我们自己的预言成为现实。
自我实现预言的一个常见例子就是众所周知的所谓的安慰剂效应。安慰剂效应是指即使病人没有得到任何有意义的治疗,但却“预料”或“相信”治疗有效,而让病患症状得到舒缓的现象。安慰剂效果的实验证明,信念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东西。
有一个著名的实验。社会学家对一所学校的学生进行智商测试,然后告诉老师一些学生的智商非常高。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高智商”的学生并非真的高智商,而是随机抽取。随后的实验结果惊人:那些被老师认为“高智商”的学生在来年的学习成绩确实突飞猛进。社会学家对此做出了可能的解释。
老师对“高智商”的那些学生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便会无意中对这些学生有更高的期望,投入更多的感情或精力——比如向他们提供更多帮助或给予他们更多鼓励。这些学生会感觉到这种微妙的变化,从而对自己有更多自信和动力,在之后的学习中真的成绩有所提高,这进一步验证了老师之前的期望。老师会不自觉的对这些学生再有更多的反馈,如此循环,最初的预言得到了验证。
自然界中,数字7是个堪称完美的数字,它所代表的意义大都可直接追溯于从上帝创造万物起就有。上帝用7天创造了地球,世界上有7大洋,7大洲,人类有7块颈椎,7层皮肤,海浪有7层,彩虹有7色,声音有7个音符。
经济学里有一个很明显的7年周期循环,经济危机每7年崩盘一次,所以有经济危机7年周期律的说法。有趣的是,犹太安息年的结束往往会跟市场崩溃出现在相同时间里。有人说这是迷信,其实从自证预言可以这样理解,因为如果大部分犹太人信奉教义,到了安息年就真的会停下,那么对世界经济真的会产生一定影响。
在人际关系交往中有一句话被当做格言——你要想别人怎样对你,你就要怎样对待别人,其实这句话某种程度上就是自证预言的翻版。如果你对某个人抱有偏见或者消极的态度,并不断在人际交往实践中遵从你的偏见和态度,久而久之,对方真的会表现出你口中的他,即使他本来不是那样的。简言之就是,你觉得一个人很差劲,那么他在你眼中会越来越差劲。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就算一个人真的很差劲,你在内心否定他是根本没有作用的,你只有从心底接纳他才会有改变的可能。
消极思维具有传染性,因为它会导致负面的言论和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你说服自己,你的生活很糟糕,那么你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糟糕。你所使用的语言会限定你的思维,要把自己从消极情绪中拯救出来,变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就要用积极的语言进行心理暗示,不要以为这些语言是自欺欺人,这是改变自己消极情绪的重要一步。就算你在某件事情上真的很差,你也要假装出自己很在行的样子,你装着装着,一切就会变成真的了。做一件好事是装,一直做好事就不是装了;假装一次绅士让人觉得装,如果一直保持就是绅士习惯了。
使用自证预言我们也可以论证梦想对一个人的重要作用。梦想实际上就是一种对自己未来的预言,而且是积极的预言,这种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心理暗示会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虽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算最终梦想无法实现,最起码它会引导着你积极向上,而不是如行尸走肉般原地踏步。
当然自证预言只能左右一个人的判断,影响他下一步的行动,但这个行动具体会不会造成预料的某个结果,其实是不确定的。好比我曾经想要或觉得我可能能上北大,但影响我考上北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报考人数、录取比例、智商上限,自律度上限,以及考场上的发挥。我的自证预言能带给我的是,我可能能做到自己的自律度上限,但我的自证预言无法左右其他任何因素。于是,我即使再预言,也跟我能否上北大没太多关系。
自证预言的重要现实意义就在于,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我们可以自主选择和自主行动。我们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并深信这个目标会实现,并且实施行动去实现它。乐观的预言引导积极的行为,消极的预言引导消极的行为。这也从一方面解释了人为什么要自信。所以很多成功学书籍,会强调只有具备渴望成功的强大的愿望,才会督促自己逐渐走向成功的道路。
当然消极的预言也是有必要的。当开始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理性的我们往往还会预设最坏的结果,并以此做出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应对方案。这就是所谓积极地做事,做最坏的打算的道理。
因此,通过自证预言,最终,这个世界真会变成你想象中的样子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