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躺在床上,鼻涕一把把的流,想提前睡觉不想写东西,不知道写什么,小雯说让我写写我儿子打架的事,那我就回忆一下这件事的经过。
7月的一天,天气很热,我向往常一样去接儿子,带他去大悦城玩。到了大悦城后,他说他想玩彩色的海洋球,然后我就让他自己拖了鞋子进入围栏里面的海洋球,我则在围栏外面陪着他,圈起来的海洋球场地不大,里面有很多小朋友,大大小小,男男女女。
其中有两个小男孩比我儿子大,他们玩球的方式都相对“暴力”,多为脚踢或双手扫荡,或以击球方式相互玩耍。我在围栏外面,儿子在里面,我和他时不时的有接球抛球等互动,玩了一会儿,我儿子也开始从手抛球,直接换成了脚踢球,一脚下去,海洋球乱七八糟的飞起来的感觉似乎很爽。看他一个人玩得开心,我也就没有太注意。
不一会儿,他似乎和两个小哥哥产生了冲突,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似乎是因为玩的方式太粗暴,产生了误会。(我觉得更像是我儿子误会了两个小哥哥,以为他们要攻击他)。然后我儿子嘴中一直说,坏蛋,我要打他,并邀请之前和他一起玩得小姑娘一起参与战斗。
小伙子并没有询问我该不该打,而是直接上去就和比他个子高一些的小哥哥打了起来(扯衣服,推,手臂使劲打)。我一直在旁边安静的观察,没有出声,也没有制止。旁边时不时的有大人在说话,谁家的孩子在打架,不要打架会打到其他小朋友。我依旧在旁边,没有说话,拿出手机把孩子打架的那一段拍下来。
不一会儿,我儿子又和另外一个小哥哥打了起来。然后那个孩子的爸爸出来制止了,说,你打不赢哥哥的,哥哥是练跆拳道的,然后打架就结束了。事实上,整个打架的过程,两个小哥哥并不是真的想出手打架,很多时候都是只是防御。而我作为一个家长,整个过程完全就像一个隐形人,我知道,作为家长,看着自己的孩子打架,很少有人能像我这么淡定地在一旁观看“表演”,不怕孩子打伤了别人,也不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打伤。

记得曾经有看过一篇育儿文章,说的,孩子之间的事情就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我们大人不应该插手,除非他们寻求帮助,孩子们自己是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而且我们也应该培养孩子们处事的能力。我儿子主动进攻两个小哥哥,两个小男孩也只是防守,并无真正出手,他们两个人并没有生小弟弟的气,大孩子对比自己小的孩子,似乎天然有一种忍让,他们似乎懂得照顾比自己小的孩子。所以做一个吃瓜家长未必是一件坏事。
作为一个男孩子的母亲,究竟应该养育一个什么样的男孩子才算成功,我曾思考这个问题。打架是小男孩之间常有的事,也曾听到过其他家长为他们大一些孩子打架头疼——做一个听话不打架的孩子怕软弱受欺负,但又不知道怎么教自己的孩子还手。所以曾多次想知道自己儿子打架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那一次我终于见到了,挺兴奋,也对孩子的表现挺满意。
首先,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打人(虽然有误会),在家也从不以打人的方式来发泄脾气。其次,当他自己受到欺负的时候,他没有哭哭涕涕的找我,当遇到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的时候,他也没有害怕,而是勇敢地反击。最后,其实在打架的过程中,他真的不占有优势,好多次他都占下风,但他也没有因此就退缩、害怕。之所以满意,是因为我儿子的这三种外在表现,体现了他内在的稳定,自我的健全,说明小时候我们是给足了他安全感的。同时武志红老师的心理学课也说过,攻击性是一个人的生本能,有攻击性的人以后更有热情和动力。

其实有许多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他们的表现正好和我上面提的相反,他们平时在家里面,在自己熟悉的人面前,动不动就发脾气,(其实是想以发脾气引起家长的注意),但当他们真的和陌生孩子产生冲突的时候,除了哭闹,他们并不知道怎样面对。
看了儿子三岁半的打架,心里面很开心,以后不用担心被别人欺负。
这个故事的最后是怎样的了?等他们打了几个回合后,我把我儿子叫过来,给他分析了事情的缘由,可能是他误会那个小哥哥了,然后我儿子就主动去找他们玩,他们最后玩得很开心,我让他们中午一起吃了个午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