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和W先生一起玩了个名叫Opus Magnum的游戏,翻译成中文名差不多叫《伟大的作品》。
游戏画面长这样 ↓
这游戏可以算作是开放型的解谜游戏。它提供了初始元素,提供了过程部件,要求你按照它给的结构式做出最终成品。
既然是开放谜题,那解法必然不尽相同,这也是此类游戏的乐趣所在。玩着玩着,我很明显地感受到,W先生和我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方式有着本质性的区别。
我做出来的成品一般都是这种画风 ↓
而W先生能做成这样 ↓
在整个游戏中,我偏爱效率最大化、速度至上的方式;W先生则没有固定的偏好,他更喜欢探索游戏内的极值。比如,达到最少的cost,或者占最少的area。
这不由得使我联想到,在工作或者生活上,我们也遵循着各自的思维模式。
遇到问题时,我喜欢思考有没有更高效的解法。所以,我总是高举“能用电脑解决的,就绝对不用脑子”这一最高原则,想方设法“科学地偷懒”。甚至连计算机系毕业的W先生也吐槽,我是他遇到的人当中,最适合当程序员的人(虽然至今还没学会)。
此外,我也很喜欢在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做个复盘:这件事的结果达到预期了吗?中间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正?处理这类问题时,有更好的方法吗?某些环节,或者这一整件事情能不能形成一个流程?这个流程足够高效吗?能从其他角度看这件事吗?……
复盘会花上点时间,但有助于理清基本概念,填平之前踩过的坑,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顺便形成一个素材库。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快速的从素材库中调取信息,从而一定程度上缩短决策时间,处理起来更游刃有余。
和以结果为导向的我不一样,W先生更享受解决问题的过程。
就像在玩这个游戏时,我只追求用效率最高的方法通关,而他会思考,我要怎样才能做到花费最少呢?
作为从小抱着游戏机长大的一代,游戏可以说是W先生的良师益友。不像现在这些充钱就能变强的氪金手游,在那个玩游戏还要翻攻略书的年代,游戏中解不开的难题培养了W先生的坚韧意志。
没有攻略,没有辅助,一个关卡可能会死上几十遍才能过关,一步走错可能又必须全部推倒重来。所有的这些挫折,都汇成了W先生那看上去永远耗不完的耐心,以及对挑战难题的热情。
有时想想,游戏其实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就拿战棋游戏举例,有些人会计算兵种克制、阵型搭配,而有些人则喜欢追求等级压制。放到现实生活中,所谓等级压制就是通过增强自己的综合实力,对难题实施降维打击。当自身的实力到达某种程度后,无论后续的关卡出现什么妖魔鬼怪,直接推平就好。
说到后面有些跑题了,时间也不早了,不如就此打住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