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20多年的高中语文老师,在今天,我突然觉得很迷茫,语文课到底应该怎么上?
今天教育局的领导到学校来听课,我们普通老师的任务是陪听。
一个早上听了两节课,在听评了两节课,我感觉自己思路不是更明确了,反而更糊涂了。
今天所听的第一节课是高一的《烛之武退秦师》的拓展课。任课老师由《烛之武退秦师》讲到《触龙说赵太后》,讲两篇课文的共同点--说话的艺术。
在我看来,任课老师的拓展点选的特别好,这个内容也是课文的重点之一。
专家点评时也赞成这一点,但他们提到一句,说是上课的形式跟新课改有些跟不上,上课还是旧教材的模式。
第二节课是高三的,说是分享课。老师只做主持,由三个学生准备了课件,给学生们介绍一些时事。一是天才少女谷爱凌,一是出圈文化,还有一个是关于现代战争?
这一节课基本上都交给了学生,老师只在开头讲了一句话,结尾做了两三分钟的小结。
任课老师说,他从高二开始就进行这样的分享课,每个学生都上过讲台进行过分享,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爱上语文,还有就是让学生对比较新的时政有所了解,可用做作文素材。
整一节课,前两个学生的分享十分平淡,第三个学生倒是有些激情澎湃,但都是照着课件读分享的内容。
听课的学生算是比较配合,都坐得端端正正的,认认真真在听。
这一节课专家的评价也比较高,说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
说实话,对于专家们的评价,我很是迷惑。如果一节课40分钟,我们把35分钟都交给了学生,这样才算是新理念的话,那么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
仅仅只是一个引导者吗?自然,有时候我们可以做一个引导者,但更多的时候,课堂还是得踏踏实实地讲知识点,练知识点吧?
或许专家们认为这种有专家来听课的,该属于表演课,所以才更倾向于表演吗?
然而,如果说我们的课只是为了迎合专家,那实在没有必要,因为我们的课是讲给学生听的。
如果不归属于表演课,每一节课都这样来上的话,学生该掌握的知识点难道要靠他们课后自己完成吗?那课堂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高考与课堂又如何结合起来?
我实在有些迷茫,高考改革年年都在喊,可至今到底改了一些什么呢?新课改又到底改了一些什么?为什么新课改和高考选拔人才的方式不能够同步进行?
大概是年龄越来越大,我越来越觉得不知道该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了。
所以教师的退休年龄,实在是不该延迟的,年龄越大,与时代越不能接轨,接受新事物也越来越困难。
我很难想象,延迟退休后,一个又一个白发斑斑的老师,如何能得到青春有活力的孩子们的喜欢。
想着老教师们拄着拐杖上课的情景,觉得有些可怕,又有些可笑。
不必想的太多,还是睡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