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若失了味,还有什么能让它再咸呢?”(太5:13)死前悔罪的谬误就在这里:忏悔是长期修行、自律的果实,只靠恐惧感是做不好的。
继《人性的因素》和《命运的内核》后,读《权力与荣耀》是第3本格雷厄姆格林的书。最初对他印象深刻是源于我最爱的作家之一马尔克斯对他的盛赞——“虽然他们把诺贝尔奖授给了我,但也是间接受给了格林,倘若我不曾读过格林的书,我不可能写出任何东西。”
本书讲述了在墨西哥荒芜的烈日下,一位满身污点的神父逃亡在路上。一路上,神父不仅要躲避当局对宗教信仰一切活动的迫害与追捕,还同时进行着欲望与道德的激烈斗争,是弃绝神职的权利,堕落偷生,还是坚持信仰的荣耀?在死亡边缘上挣扎,神父既不坚定,也不彻底,但最终他必须作出选择!
权力与荣耀,拉扯着他的灵魂,直到一个更高也更危险的地方。我们都清楚,为了善与美而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或者为了拯救一种文明而献身,这并不难,但为了懦夫,为了堕落的人而死,这的确需要一个救世主的勇气。
在我印象里,神父是非常神圣的身份,就像得道高僧。他们肩负着普度众生的重担。他们一般纯正圣洁、不苟言笑、言辞高深,且富含启迪性哲理。结果书中的神父,衣衫褴褛,穷困潦倒还嗜酒如命,甚至犯罪。他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更不是一个完美的神父。当他自私而胆小地为了保自己的命,任凭追捕者把村民抓走当人质时,我甚至觉得他懦弱自私得可恶,比为了自保而不履行神父职责的何塞神父更可恶,连牢房里那个意志坚定的虔诚的妇女都不如。
尽管他是这样的一个神父,信徒们仍然善良地庇护着他,哪怕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没有出卖他。如同上帝的慈爱,让太阳照好人也照歹人,让雨露滋润包容万物。而他,经历了种种磨难后,终于看清了现实和真相。最后,明知有陷阱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主动献祭,成为一个真正的殉教者。
读后完全被作者的文思所折服,被神父反复纠结,最终战胜小我、成就本我、实现真我的成长历程深深吸引。因为这个过程像极了大多数人在灵性生命成长道路上的本相,真实到贴近地面。小说的结局非常有深意,对虚假的教条化反感的小男孩,向杀人犯的枪啐了口水,又亲手迎来了新神父。生活还在继续,信仰还在人们的心中生长,已经沐浴到了希望之光。正如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说的:“人类的一切智慧都是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在悠悠历史岁月中,个人只是沧海一粟。我们被时代的浪潮裹挟前进,个人的经历感悟在这洪流之中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都是历史的分母,虽然做不了历史的英雄,但我们却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成为自己及所爱之人的英雄或拯救者。通过努力,满心饱含等待和希望地去与命运抗争,不被世界改变,我们终将改变世界!
而这才是人生最终的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