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除了工作之外,安静的陪着家人,心渐渐的不再浮躁,尤其是陪着上大学的孩子看了几集《小欢喜》,回顾起孩子当年高考的岁月,几次飙泪。也在电视剧的剧情中体会着对人性的理解与洞察。其实父母有时候真的是关心则乱。
观点
在育儿观念中,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比如,孩子不能“专心学习”的问题;孩子学习成绩难以提高的问题;孩子“早恋”的问题、孩子关于专业选择的问题等等。“学霸”有学霸的问题,“学渣”有学渣的问题。
学习心理学后的分析
父母如此重视孩子的“问题”,一方面是“代偿”心理在起作用,我已经犯过的错,不能让孩子再犯;另一方面来自于从小接受的“有错必究”的教育观念;还有最关键的、最不愿意、也不易察觉的是“我比你强”的超级自恋情结。
提醒孩子“专心”其实就是在干扰孩子“专心学习”,我们在提醒孩子“专心”的时候,孩子首先感知到的是“我是不专心的,所以父母才会提醒我”,而一旦“不专心”这个标签进入孩子的潜意识,孩子自然会陷入“不专心”的恶性循环中,无法自拔。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隐含着类似的逻辑,因为有时候,孩子一旦“学习成绩好”,父母们会感觉自己“无事可做”,没有存在感和成就感。在别人眼中的那些“学霸”也经常会被家长教育“不要骄傲”,甚至出现孩子考试班级第一,在年级排名下滑的家长被班主任叫去“训话”的情况。所以导致“学霸的妈妈们”发现孩子偶尔一次考试的“失利”,也会焦虑上火。
整个孩子的学习过程,父母们都在焦虑、上火中度过,因为孩子总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出现,而“犯错”是人成长过程中的必然!
就像电视剧中妈妈的一句话,从上学开始都是为了“高考”这一天!天哪,还不如说自“出生开始就是为了高考这一天”更贴切!口口声声说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父母、社会到底怎么了?
父母觉得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的问题,总能看到孩子的错误,本质上是“自恋”情结在作怪:我本来应该有一个更好的孩子,这个“孩子”没有这些问题和错误呢,是修正了“我自己的错误”的“完美的孩子”。
现实
孩子犯错误有时候仅仅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除了吃饭睡觉之类的日常,父母只有在孩子出现“错误”时才会格外关注自己。
孩子“犯错误”有时候是“对抗父母”的一种情绪表达,犯错也许不是不知道“这是不对的”而是我的情绪没有得到重视。
有时候,孩子会通过“生病”来引起父母的关注,甚至通过“攻击自己”,使自己“受伤”来表达自己需要父母“关注自己的情绪”,而不是只有学习一件事。
时代的发展使得我们的孩子比我们这一代或我们的父辈需要更多的对于情绪、情感的关注,这是事实。他们有比“吃饱穿暖”更多的需求。
其实“早恋”就是孩子在家得不到情感温暖,寻求同学之间关心的表现。当然也有青春期发育的原始动力。
心理学支招
家长需要对孩子的有些“错误”,
特别是经常犯的“错误”,最好延迟反应。
因为你的立即反应可能会使孩子对用这种方式“调动”你的情绪和行为成瘾。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一发出刺激,对方立即就有反应,这是一件多么爽的事情啊。
对孩子的“错误”要延迟满足,但对孩子的情绪表达要足够重视。
要了解行为背后的情绪表达,是包括父母在内的一些人需要用一生去“觉察”的。
不带评判的观察,了解自己的感受、需求,了解对方的感受、需求,语言和行为背后的“好处”,需要不断的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对错的判断来自于“随大流”的思想,来自于“普世”的价值观,很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面对个性化的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才是父母的责任)。需要父母不断学习才有可能和孩子共同成长。
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育儿观念4 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育儿观念4 如何对待孩子的“错误”?-育儿观念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