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识的加持

知识的加持

作者: gabz | 来源:发表于2018-03-29 00:49 被阅读0次

收集到一个关于知识管理的问题,如是说:

你是如何对知识进行积累与管理的呢?
你是如何看待“泛而广,但不深刻;聚而精,但眼界狭隘”。

回答之前,我先扯点别的;不少书都会提及“知识管理”,我下面从2个本人认为非常重要的角度去看“知识”。

动机

中国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就是没有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出一个学习的动机。上学就是等下课、等考试、等放假、等毕业,学习全都是被动式,死记硬背后却无法应用到生活中,均为考试所用;在学生时代还算混得可以,只要合格过关父母不追究就算达到目的。然而一出学校,进入社会、进入公司,人很容易会迷茫;因为并没有明确的科目,没有划好的专业,没有老师指点,没有课程表式的计划,所有的这些标尺都没有了。选项无限多,但自由却被身边的制度、攀比之心束缚着,无法动弹。这样怎么办呢?为数不多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从众啊;从众操作稳如狗啊,失败了还可以给身边的人很妥善的交代:“大家都是这样的”。

想要摆脱这个轮回,夺回自主思想权,突破口就是思考“动机”
比如,我接手到一个项目的话,停下来想想:

  • 我做的这个项目,用户是谁?收益的又是谁?
  • 为什么是由我来做这个项目?
  • 为什么老板想做这个项目?
  • 这个项目对我有什么好处?
  • ………………

思考内容逐渐地,从小到大,从里到外,其实全都是“动机”。一旦开始思考动机,就会不由自主地学会站在不同层面、不同纬度、不同高度去看一个问题;然而,你肯定又会得到更多的问题,这是一个正向反馈,因为这时候你开始自主产生了求知欲。自主产生的求知欲,跟学校的填鸭式教学,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这时我们再回头看各种教材、各种白皮书、各种知识干货,绝对事半功倍。

如果要对某件陌生事物进行学习和研究的话,漫无目的搜索引擎找一堆文档并不高效,也应该是从“动机”入手。

  • 一个方案被认同、一个技术的流行,必定是解决了某个特定的问题。
  • 一个群体现象的产生,必定是某种利益的驱使。
    先把“动机”定位到,在不断对事物深入了解的时候,很多事情是会迎刃而解。

那又怎么辨识“动机”。

一般来说,我们工作上要学习的现在都是人类的行为,即是由人类产生的知识、发展的技术、产生的方案;从这一层面来说的话,进一步辨识“动机”的钥匙,是“利益”,简单来讲就是“钱”(继续往深去讨论“动机”的话,那终极动机是由我们的基因决定,是“繁殖”,这不准备往下开展,有兴趣可以看“进化心理学”、弗洛伊德的性学说)。

很多知识能广为流传,不一定是最合理,甚至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其背后一定有强大的商业利益驱动,肯定是有明确的受益方和利益链存在。因此,从“钱”入手可以更容易辨识“动机”。

反推也是可以。比如你对自己的未来前途,实在没什么方向、找不出什么动机,不妨从钱入手,你就想以你现在的手上的条件,怎样可以赚到更多的钱;相信在这个思考和行动的路上,你可以找到真正归属于自己人生的动机、目标、梦想。

整体

知识被人类划分了很多学科,文学、数学、物理、哲学、政治等等,还可以垂直无限细分。学校也是每个学科是分开学习的,大学也划分各种专业,社会又有各种职业。知识,感觉上是个碎片,我们需要是捡起来,再拼出属于我们脑中的知识库。

但我觉得,孩提时代的一些基本知识,是可以以碎片方式灌进去;然而一旦世界观形成,脑中的知识,就以一个整体的存在,只能以类比的方式膨胀。

说的什么鬼呢?

比如我们经常说某本经典流行小说看不懂看不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可能自己无代入感。要看懂一个故事,需要跟自身生活经历过幻想过的东西,不断进行类比,也即是对号入座,才能看得下去看得懂。对号入座的认同感越强烈,就会觉得越好看。比如学习编程技术也是,介绍“继承”概念的时候,很多都拿“生物-动物-植物-人-狗”、或者“交通工具-车-自行车-飞机-船”这样一连串的类比去解释。

其实就是我们是通过不断“举例”去习得知识;丰富脑中这种类比材料,只能我们去不断丰富经历,比如去阅读、去旅行、去交友等,换个时髦的词,叫提升认知。一个知识点来到我们脑海中,并不是孤立的,都是由我们已存在的三观映射类比过之后,才会继而沉淀为新的类别材料。

这个类比是有加成作用的,知识越丰富,类比材料就越多,所以习得新技能就会越快越容易深入。所以厉害的人不会只有一个具体的技能很厉害,肯定是全方位的;保持这种习得知识的能力,给点时间这种人跨界也不会太差。(当然了,这里不讨论天赋的问题,可以成为厉害的人肯定知道自己的天赋在哪一方面,弱点也在哪一方面,遇到的话会有所规避或者寻求合作)。

这个以整体方式认识世界的能力,也是人类强于人工智能的一项。

AI在划定规则、规定好知识范畴的场景下,的确强于人类;但联想和类比方面,人类就完胜。比如对一些脏话和不雅语言的过滤中,人会对一些突如其来莫名其妙的段子秒懂,但机器学习就难以应付。

回答

再回头看看,我现在正面回答最上面的2个问题。

如何对知识进行积累与管理的呢

从动机着手,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这个知识产生的动机是什么。
这样不断循环,习得的知识便会不断积累,从而成为一个围绕着你的人生动机的知识体系。

“动机”会带你管理、带你去学。

如何看待“泛而广,但不深刻;聚而精,但眼界狭隘”

这个不矛盾,殊途同归。

“泛而广,但不深刻”,能做到真正的“泛”,必定有某样核心东西理解得很深刻;比如一个人对软件开发整个流程都有所了解,但无一领域深入,也许这货未来就是深谙人性的ceo。
“聚而精,但眼界狭隘”,只是我们没到人家的境界,认识不到别人的广度罢了;比如有人精通区块链技术,那么这个人肯定也是懂得经济、各种加密、压缩算法、网络技术等知识的人,只是我们并不知道这一精通包含有这么多知识罢了。

最后

不管说了什么鸡汤,知识学习都是一个脚踏实地不断加持的过程,该走的弯路也是绕不过去,终究还是克服懒的问题。

学习知识曲线一般都是遵循 “泛 - 精 - 泛”,可以用这个看看自己在哪一阶段?

相关文章

  • 知识的加持

    收集到一个关于知识管理的问题,如是说: 你是如何对知识进行积累与管理的呢?你是如何看待“泛而广,但不深刻;聚而精,...

  • 佛言佛语

    學fo人要得到加持這是很重要的,加持有菩薩加持和你自身加持兩種。菩薩加持你, 而你自己不加持你自己,你還是得不到菩...

  • 课程回顾 | 「信仰加持」单元知识串讲

  • 加持

    01 那天,尔妈比平常这会儿晚回来了十几分钟,小尔一听到进门的钥匙声便放下手中的画笔冲向门厅。眼见着门口多了一位白...

  • 加持

    戒烟二年半,最近又抽上了… 这是要堕的节奏,喘息着。忘不了最初的踏入,一切有意地为自己挖坑。 赠自己:顶你个肺,想...

  • 加持

    阑珊学步之时 我的记忆就深深烙下了你的影子 别人说你帅 我却不觉得 因为你脾气坏 你是我心中的佛 渴望着你指尖的触...

  • 加持

    看到一起学习的家人们分享的内容,脑海浮现很多画面,看到同行的家人的各种状态。理解到大家都很努力在做着,同时也看到福...

  • 加持

    总结过程中,自己还是可以再练习多一点,可以再反复阅读多一些,自己手了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经典大师作品。通过阅读即使足不...

  • 国庆禅修体会

    十一期间的禅修结束了,收获很多,可以说集中了心理学知识,佛教知识,给自己的内心有了能量加持。从选择去武陵山禅修,中...

  • 读书笔记

    《别独自用餐》P164-182页 关键词:利他 利他的其中一个要点离不开“知识”的加持,而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知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的加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qp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