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之地古为齐国,因记齐国之灭。当初,燕国攻破临淄,齐襄王在莒国立。太史敫女未得父母之命而嫁齐襄王,称君王后。及田单复国,襄王迁回临淄。
前二六三年,襄王薨,子田建继位。年少,国事皆决于其母君王后。
时诸侯国合纵抗秦,而秦用范雎远交近攻之策,与齐国连横。故齐谨慎事秦,秦日夜攻三晋,齐王建继位后四十余年不受兵。
前二四九年,秦灭东周。是年,齐君王后死。弥留之际,告诉儿子田建,说,群臣中谁谁贤能可用。田建说,请母后说着我写下来吧。君王后说好。田建拿过笔牍,就要母亲说。君王后却说,老妈我忘了。田建干瞪眼。
前二三七年,田建入秦朝拜秦王,嬴政在咸阳宫设宴招待。
前二三〇年,秦灭韩。
前二二八年,秦灭赵。
前二二七年,荆轲入秦刺嬴政,被杀。
前二二五年,秦灭魏。
前二二三年,秦灭楚。
前二二二年,秦灭燕。
是时,诸侯中只剩下齐国了。
齐王建母君王后死后,齐王建以后胜为相。后胜早就领了秦国的工资。并且齐国好多人去秦国,也领了秦国工资,返回齐国,劝齐王建朝拜秦国,不进行军队建设。五国合纵攻秦,齐作壁上观,自我保全,因此五国接连被灭。
齐国还是有爱国者的。雍门司马、即墨大夫就是他们的代表。
齐王建欲入秦朝拜嬴政,雍门司马谏阻之,以为立王为社稷,不能去社稷而入秦。
即墨大夫说,三晋虽灭秦,而其民多不愿入秦者,建议齐王收三晋遗民,率齐国之兵以抗秦,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然齐王不听。
前二二一年,秦将王翦之子王贲率秦军攻齐,很快就打到了齐都临淄。一路上齐民没有反抗者。为啥?齐王建自以为秦之臣,不修战备,民何以抗?况秦王又派使者来告诉齐王建,说齐国不战而降,秦国答应封齐王建五百里的土地。后胜在一边竭力怂恿,大谈投降的好处。齐王建遂投降秦国。嬴政将田建流放到共县。田建住的地方尽是松柏,而秦人又时不时的断炊,不供应食物,田建遂被饿死。
齐国曾经是关东六国中最强的国家,因为秦的远交近攻,使齐国暂没受到秦国攻伐。然而,唇亡齿寒,三晋灭,齐国失去藩篱,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因此最后亦被灭。
然而,既便齐能与五国合纵,共同抗秦,就能保证七雄并立的局面吗?不能。六国可能因一时的利益而合纵起来,但没有长期共同的利益,不是一个团结的整体,早晚都会被秦击破。
N年之前,三晋内讧,韩赵合兵攻魏,就因为利益不同,未能达成一致,各自退兵,使魏得以保全。这就是前车之鉴。其后诸侯合纵多次,也是最后被秦击破。有齐国的参与,就能保证取胜吗。必不能。
秦王嬴政在灭六国之后,曾发表一分文告,谴责六国背盟之举,为自己的灭六国战争洗白。虽然该文告有点强词夺理,但也能看出六国是如何朝秦暮楚的。故此,古人说,灭六国者,六国也。
嬴政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
“初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藩臣,已而背约,与赵魏合纵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
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背盟,反我太原,故兴兵诛之,得其王。
赵公子嘉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
魏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
楚献青阳以西,已而叛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
燕王昏乱,太子丹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
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
瞧瞧,有根有据,我不灭你,是可忍孰不可忍。我得天下,理所应当。
图片原典:初,齐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以故齐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及君王后且死,戒王建曰:"群臣之可用者某。"王曰:"请书之。"君王后曰:"善!"王取笔牍受言,君王后曰;"老妇已忘矣。"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宾客入秦,秦又多与金。客皆为反间,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齐王将入朝,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立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即墨大夫闻之,见齐王曰:"齐地方四千里,带甲数百万。夫三晋大夫皆不便秦,而在阿、鄄之间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人之众,使收三晋之故地,即临晋之关可以入矣。鄢郢大夫不欲为秦,而在城南下者百数,王收而与之百万之师,使收楚故地,即武关可以入矣。如此,则齐威可立,秦国可亡,岂特保其国家而已哉!"齐王不听。
二十六年庚辰,公元前二二一年
王贲自燕南攻齐,猝入临淄,民莫敢格者。秦使人诱齐王,约封以五百里之地。齐王遂降,秦迁之共,处之松柏之间,饿而死。齐人怨王建不早与诸侯合从,听奸人宾客以亡其国,歌之曰:"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疾建用客之不详也。
臣光曰:从衡之说虽反覆百端,然大要合从者,六国之利也。昔先王建万国,亲诸侯,使之朝聘以相交,飨宴以相乐,会盟以相结者,无他,欲其同心戮力以保国家也。向使六国能以信义相亲,则秦虽强暴,安得而亡之哉!夫三晋者,齐、楚之藩蔽;齐、楚者,三晋之根柢;形势相资,表里相依。故以三晋而攻齐、楚,自绝其根柢也;以齐、楚而攻三晋,自撤其藩蔽也。安有撤其藩蔽以媚盗,曰"盗将爱我而不攻",岂不悖哉!
文章来源自公众号讀史隨筆(青灯读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