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析1644

浅析1644

作者: 木杉bin | 来源:发表于2022-01-02 19:16 被阅读0次

题记: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讲过守城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其实统治一个国家只不过是守城市群,同样要循此道。

一、天时

1.小冰河期。历史出现过多次的冰河期,北半球从亚洲到欧洲都面临天气问题。

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1618年—1648),宗教改革带来的影响是根本原因,但是气候是直接原因。当时的北欧受到降温的影响,北方的维京人后裔(英法俄丹荷挪瑞)因为宗教的原因开始直接和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以及哈布斯堡王朝)对抗。

同时期的明朝,处于隆庆改革时期、万历怠政时期。北方天气变冷,植被开始减少,游牧民族的生存问题受到威胁,只能向长城以内或贸易或劫掠。贸易向来都是中原的战略武器,所以劫掠被选择了,之后终于爆发萨尔浒战役。而以靠天吃饭的农业更是青黄不接,导致农民基本口粮都成问题,更不用说纳粮交租。1622年山东徐鸿儒进行了白莲教农民起义。从此农民起义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了外患内忧。

2.南美白银输入。

当时的西班牙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份子,开始了海外的探索。1545年,西班牙人在南美洲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波托西银矿。其一开始本来就为了绕开奥斯曼土耳其扼守的君士坦丁堡,便于到中东和亚洲贸易。发了银矿,又发现了新地理,所以贸易直接就兴盛起来了,白银开始全世界范围内流通。

当时明朝因为万历的三大征战,以及宗室和皇宫的大量费用正焦头烂额,所以顺理成章开始对外出口绸缎和生丝。遂有,隆庆开关,解除了多年以来的海禁。大量的白银开始在国内的市场进行流通,造成了大量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影响最大的是当时公务员,越清廉,影响越大。此外,欧洲三十年战争爆法之后,国际上的货币大量都流向欧洲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的战争,崇祯后来军饷一直都发不出来。而且还到处裁员,李邮递员就被裁成了李闯王。

二、地利

1.天子守国门。当初洪武帝定都建邺之后,开始了北伐,当时徐达,常遇春开始攻占元大都,并将元朝改成了北元,收复了幽云十六州(大宋苦苦追求而不得的幽云)。后来冯胜、蓝玉、傅友德二次北伐彻底肃清了辽东的北元。洪武忌惮功臣,后来派王子代其守边,主要是宁王和燕王等。后来朱标死的早,更像洪武的永乐开始被动手,也是朱允汶太年轻,意识不到当时的情势。朱棣登基之后就回到了北方的老巢,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当然朱棣之后更是对北元更是宠幸有加,五次的亲征,也是为天子守国门立了标杆。

土木堡之变,使得大明精锐尽失,但是于谦还是以一己之力守住了京城,虽然最后没有善终,但是天子守国门的祖训再一次被加固。事情的危机往往就是在庆祝时候,或者说是成功的路径依赖。后续再有人议不守国门就是zz不正确。当真正的北方危机和关中的民变已经成浩浩汤汤的时候,结局似乎已经注定了。因为菜市场的袁崇焕等就是不正确的例子,即使守不住也是,何况祖训那个达摩斯之剑呢?如果脑子死守国门本本主义,那么景山歪脖子树一直都在。

2.关宁防线。戚继光主要是面对的福建沿海的倭寇,在多年抗倭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专门对付倭寇的鸳鸯阵法。但在北方的大平原上,面对蒙古规模庞大的骑兵冲锋,立刻就一筹莫展了,只好猛建堡垒,狂修长城,堆资源建立所谓的关宁防线。袁崇焕还是没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没有定位到问题,为什么骑兵野战那么厉害。但是古斯塔夫二世(1594.12.9-1632.11.16)做到了,他放弃了纵深多达几十层的方阵战术(堆资源),把部队改成了六层纵列排布,减少了中军长矛的数量,增加了两翼的火枪兵,同时为了方便机动,减小了火炮的口径,给每个团都配备了四门三磅火炮。至于骑兵,他把他们和火枪兵混编,用火力而不是刀剑,对付比他们攻击力更强的欧洲重甲骑兵。古斯塔夫从战术解决上这个问题,也许也是北欧资源少吧。所以袁崇焕因为资源优势反被束缚了手脚,再次验证了成功路径依赖,时刻警惕。当然古斯塔夫也成为了近代战争之父,而不是袁崇焕。

三、人和

1.流寇(明官员固定工资,清永不加赋)。洪武绝对是顶级架构师,但是后代的智商熵减,所以再厉害的架构师也无法预见未来百年。因为其出身底层,所以对于底层的疾苦一直非常理解。所以不愿意增加底层的负担,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后代,从正常人的角度都可理解,毕竟舐犊情深。那么只能让组织机构的人不能增加成本,所以规定官员固定工资。而为了维持威仪需要成本,为了家族生活和未来需要经济成本,所以他们要么额外买地,要么灰色收入。大明的严酷刑罚,绝对让官员心生胆颤。但是读书人的土地是可以政策减免的,所以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开始兼并土地,土地开始向少部分手中集中,而且这部分缴纳赋税较少,此其一。隆庆改革之后,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鼓励基层使用白银缴纳赋税以充实国库,减轻基层支付成本。但是基层大部分都是使用铜钱生活,白银的需求变大导致铜钱的价值被贬低,也就是基层老百姓的货币其实是贬值了,官方货币是紧缩了,缴纳赋税成本变高了。基层种地的成本变大了,种地积极性不高了,此其二。十七世纪的天气温度降低,看天吃饭的农业受到的影响更多,收获的东西由变少了,甚至虫害还会导致颗粒无收,基层只能弃地背井离乡,此其三。最后基层打出口号是,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白莲教版的农民运动终于升级了,最后那个人被闯王逼上了景山歪脖子树。

2.党争(太监代表皇权,东林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因为架构师已经设定了大部分的框架,所以执行者其操作空间非常有限。而且关于架构的解释权其实都是八股取士的群体,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设计之初就是一种平衡。由于土木堡的天子二次守门使得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变大,后来白银的通胀更使加强了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某种程度上当时的地主阶级已经具有资本主义的思想。而保守的知识分子,不会逾越传统的红线,但是白银的通货膨胀使得其两首其害,苦不堪言,只能不作为,甚至离心离德。面对公务员的白银通货膨胀了,面对农民的铜币通货紧缩了,神奇的M0双轨制内耗出现了。关键时候需要动议南迁不守国门的时候,就不太会有敢承担的人站出来了。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更加使得派系复杂,导致政令不畅,机体失灵。执行层对决策层失去信心,是财政失灵的直接表现。

至此,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了,那么焉有不失其鹿?!

注:1.朱元璋规定大明官员固定工资原话:四民之中,士最为贵,农最为劳。士之最贵者何?读圣贤之书,明圣贤之道,出为君用,坐享天禄。农之最劳者何?当春之时,鸡鸣而起,驱牛秉耒而耕;及苗既种,又须耘耨,炎天赤日,形体憔悴;及至秋成,输官之外,所余能几?一或水旱虫蝗,则举家皇皇无所望矣。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剥刻而虐害之,无仁心甚矣。

2.食禄之家与庶民贵贱有等,趋事执役以奉上者,庶民之事。若贤人君子既贵其身,而复役其家,则君子、野人无所分别,非劝士待贤之道。自今百司见任官员之家,有田土者输租税外,悉免其徭役。著为令《明太祖实录》卷111

相关文章

  • 浅析1644

    题记:天时,地利,人和 孟子讲过守城要讲天时地利人和,其实统治一个国家只不过是守城市群,同样要循此道。 一、天时 ...

  • 1644

    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中国历史上极混乱的一年。 先是头一年,明朝北部的敌国清国皇帝皇太极驾崩,皇族内部在多方角...

  • 1644

  • 公元1644

    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入京,崇祯在煤山自缢。1644年5月27日,吴三桂从山海关引清兵入关。1644年多尔衮...

  • 梦回1644

    再次睁开眼,我看到的是满目疮痍,触目惊心已经无法描绘出眼前的景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大旱,蝗灾,瘟疫,都在这...

  • 关于1644的随想

    我蛮喜欢喝1644的,味道有麦香的醇,味道浓甜。感觉特别不错。我喝着1644,感慨万千。公元1644,那注定...

  • SRWebSocket源码浅析(上)

    SRWebSocket源码浅析(上) SRWebSocket源码浅析(上)

  • SRWebSocket源码浅析(下)

    SRWebSocket源码浅析(下) SRWebSocket源码浅析(下)

  • 1644周记

    一、回顾 早睡、早起、英语听说最差,不到3次;跑步、坐享各4次,尚可;写作、晚读书不错,有5次;日记、阅读日课、记...

  • 读《北京1644》

    一直对明朝无感,这个朝代设立了整个中国历史独有的东西两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皇权专制达到顶峰,在我心中一直是一种灰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析164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osgf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