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9月21日,当时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朱鎔基总理,在全国分行行长反腐败工作会议上说:“我在上海工作时讲过,‘人不畏吾严而畏吾廉;人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生明,廉生威’,周谷城先生听到后,说这段话很好。这段古代名言,我从小就会背诵,就是不知道是谁说的,你们大家有兴趣,就帮着查一查,查到出处后能把它完整地背熟就更好了。”
《金融时报》总编辑扬其广先生历经数年,查找这段名言的出处,最后他不仅找到了而且把它精心装裱,悬挂于自己的办公桌的正上方,用作为官和做人的座右铭,而且写信转寄给朱总理。
如今,在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领导及秘书的办公桌玻璃板下,也压着这段名言的微复印件。
据考证,这段古代官箴全文是:“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是明代山东巡抚年恭定(名富)所撰并勒石立碑;
明代名臣年富(1395年-1464年),本姓严,字大有。怀远县梅桥乡(今属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人。历事明成祖、仁宗、宣宗、英宗、代宗、宪宗六帝,历官吏科给事中、陕西左参政、河南右布政使、河南左布政使、右副都御史兼大同巡抚、兵部右侍郎兼山东巡抚(1458-1460)、户部尚书。为官清廉刚正,始终不渝。
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年)农历八月,山东泰安知州贞庵主人顾景祥题跋重刊立碑;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正月下旬,时任泰安知府的颜希深(广东连平元善镇人),再刊并跋,碑立府衙西厢房内;
嘉庆二十年(1815年)仲秋,时任浙江巡抚的颜希深之子颜检,按照其父泰安官箴碑刻拓本又刊并跋,碑置杭州治所大厅墙壁上;
道光二年(1822年)颜检之子颜伯焘携其父官箴石刻拓本履任陕西延榆绥道台。两年后的立秋,颜伯焘写好跋文,连同父传《官箴碑文》拓本寄给长安知府张爱陶(名聪贤),请其按老碑拓本刻石立碑,以传后世;
道光四年(1824年)农历十月,张聪贤应颜伯焘之托,遵嘱刻石立碑并跋其后。
这就是我们所见到的这块三十六字为官格言及五篇跋文的官箴石刻的来历。
还有一个小插曲:
无极限说他们发现了。
郭允礼,正德十六年(1521)出任无极知县,刻制的官箴石(河北省无极县委院内)上刻36字:“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郭允礼(1481—1546),字节之,明代山东曲阜县人。他从小生活在孔子故乡,深受儒家道德思想熏陶,熟读诗书,志向远大,颇有才干。(中新网石家庄8月29日电)
从时间上看,
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唯一一个使用过两个年号的皇帝。天顺为经夺门之变后第二次登基后的年号,使用时间为公元1457年—1464年,共使用8年。年富在1458在山东兼巡抚,后回中央任职。
所以他撰写的官箴相比更有流传空间。
学者考证的为年富更有说服力,郭出任知县已是1521年,而那个时候已有泰安知州顾景祥题跋刊碑,当时在山东官场流传,想来不会小众,渐次至河北才有可能。无极的“也有学者考证这则明清官吏引以自戒的座右铭出自明朝山东巡抚年富之手”说法,遮遮掩掩的,其中小肚鸡肠的自作聪明,有诛心之论的嫌疑,不说也吧。
网友评论